- 基本解释
(1).多层的军垒。《文子·上礼》:“攻城滥杀,覆高危安,大衝车,高重垒。”
(2).犹重重、重迭。《阿毗达摩顺正理论》卷三一:“餘七地狱,在无间上,重垒而住。”垒,一本作“ 累 ”。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五:“重垒:垒亦重也。”
- 基本含义
- 指强大的防御工事或坚固的城墙。
- 详细解释
- 重垒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重”表示强大或重要,第二个字“垒”表示防御工事或城墙。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或城墙,暗示了某种强大的力量或防御体系。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种防御体系非常坚固,难以攻破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力量或组织的强大和不可动摇。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城墙和防御工事是保护城市和军队的重要设施。重垒成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的一段记载。当时,鲁国的襄公在与齐国作战时,齐国的城墙非常坚固,难以攻破。襄公在对战之前,就对自己的将士说:“齐国的城墙如此坚固,我们要想攻破它,就必须把我们的防御工事也建设得比他们更加坚固,才能取得胜利。”于是,襄公下令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最终成功攻破了齐国的城墙,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个故事中的“重垒”一词,就是指鲁国修建的坚固的防御工事。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这座城市的城墙坚固如重垒,不容易被攻破。2. 他的军队建立了一道重垒,牢牢守护着国家的边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重垒”与坚固的城墙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城墙上,感受到城墙的坚固和安全感,从而记住“重垒”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城墙建筑和防御工事的历史,以及中国古代战争的策略和战术。还可以学习其他与防御和坚固相关的成语,如“如履薄冰”、“坚如磐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城墙坚固如重垒,保护着我们的家园。2. 初中生:他们的组织就像一座重垒,无法被击败。3. 高中生:面对困难,我们要像重垒一样坚定不移地前行。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公司的市场地位坚如重垒,竞争对手很难撼动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