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成年人
- 丑正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不要只看重外表,要注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因为外貌可以改变,但是品德却是一个人真正的本质。
-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即使外貌不好看。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不要只看重外表,而要注重内在的品质。
- 例句
- 1. 他长得丑陋,但是他的品德却是丑正的。2. 不要只看重外貌,要注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因为丑正才是最重要的。
- 基本含义
- 指丑陋的外表下却有正直的品德,形容人的外表与内在品质不相符合。
- 基本解释
谓嫉害正直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叔敖 曰:《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杨伯峻 注:“恶、丑同义,直、正同义,恶直即丑正,同义复语。言嫉害正直者。”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嗾獒翻丑正,养虎欲求全。” 清 黄宗羲 《谈孺木墓表》:“况革除之事, 杨文贞 未免失实; 泰陵 之盛, 焦泌阳 又多丑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丑正”相关的成语,如“丑态百出”、“丑陋”等,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虽然他长得丑陋,但是他的品德却很好,我觉得他是一个丑正的人。2. 初中生:我们应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只看重外表,要注重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因为丑正才是最重要的。3. 高中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貌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内在,我们不能只看重外表,要看重一个人的品德,因为丑正才是真正的美丽。4.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长相丑陋的人,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正直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因为丑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刘琨传》中。刘琨是晋朝的名将,他长得相貌丑陋,但是他的品德却非常高尚。有一次,有人对刘琨说:“你相貌丑陋,怎么能做官?”刘琨回答说:“丑陋的外表并不代表我的内心,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从此,人们开始使用“丑正”来形容刘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丑正”这个成语来记忆。想象一个长相丑陋的人,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正直的,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丑正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丑”和“正”两个字组成。其中,“丑”表示外貌丑陋,“正”表示正直的品德。
-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表丑陋,但是内心却正直诚实,品德高尚。它强调了外貌与内在的对比,表达了外貌不重要,品德才是衡量一个人的真正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