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政府所行的酒类专卖制度。亦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汉书·贾捐之传》:“ 元狩 六年,民赋数百,造盐、铁、酒榷之利,以佐用度。”《后汉书·鲜卑传》:“因 文 景 之蓄,藉天下之饶,数十年间,官民俱匱,乃兴盐、铁、酒榷之利。”《宋史·食货志下七》:“ 景德 二年,詔毋增榷,自后制置使不得兼领酒榷。”
- 基本含义
- 指商议事情或交易时,通过喝酒来进行讨论或达成协议的方式。
- 详细解释
- 酒榷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酒指喝酒,榷指商讨、议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古代商人或官员在商谈或交易时通过喝酒来进行讨论或达成协议的情景。它强调了通过喝酒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以达到商谈或交易的目的。
- 使用场景
- 酒榷常用于形容商谈或交易时的讨论方式。可以用于描述商人、政府官员或其他相关人士在商谈合作、签订协议或解决争端时的交流方式。该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朋友之间的喝酒聚会,通过饮酒增进友情。
- 故事起源
- 酒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杨胡传》中。故事中,杨胡是西汉末年的一个商人,他和胡人首领喝酒商谈,通过喝酒来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商业协议。这个故事成为了酒榷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酒榷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酒作为动词,表示喝酒;榷作为宾语,表示商讨、议论。
- 例句
- 1. 他们通过酒榷,最终达成了一项重要的合作协议。2. 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可以通过酒榷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3. 他们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酒榷会议,商讨合作项目的进展。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酒榷与喝酒商谈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商人或官员们在喝酒的过程中进行讨论和商谈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商谈、交易相关的成语,如“酒肉朋友”、“酒囊饭袋”等,可以进一步丰富词汇和了解中国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通过酒榷,商量好了明天一起去游乐园玩。2. 初中生:老师和家长通过酒榷,决定了学校的毕业旅行目的地。3. 高中生:同学们通过酒榷,商讨了学校舞会的具体安排。4. 大学生:学生会通过酒榷,与学校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5. 成年人:我们通过酒榷,商谈了新公司的业务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