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时间的流逝速度快,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 例句
- 1. 今天的一天又过去了,时间真是刻漏般的流逝。2. 老人感慨地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真是刻漏一般,不等人啊。”
- 基本含义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比喻光阴易逝。
- 基本解释
◎ 刻漏 kèlòu
[water clock] 漏壶,一种古代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一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标,从壶中水滴漏而显示箭上的度数而知其时刻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计时器的知识,如日晷、水钟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人们计时的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时间过得真快,就像刻漏里的水一样。2. 初中生:中考就要到了,时间像刻漏一样流逝,我们要抓紧时间复习。3. 高中生:高中三年的时光就像刻漏一样,转眼间就要毕业了。4. 大学生:大学四年的时间就像刻漏一样,一转眼就要步入社会了。
- 故事起源
- 刻漏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史记·钟离滑传》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位名叫钟离滑的人,他制造了一种刻漏,用来计算时间。当他将刻漏拿给齐景公时,齐景公很感兴趣,让钟离滑演示一下。钟离滑将刻漏放在地上,水从上端的小孔流出,瞬间就流尽了。齐景公看到后感叹道:“刻漏之水,如此之快,光阴之过,如此之速。”从此,刻漏成为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刻漏”分解为“刻”和“漏”两个部分,刻指的是计时的刻度,漏指的是漏水。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刻漏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详细解释
古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孔,壶中立一有刻度的箭形浮标,壶中水滴漏渐少,箭上度数即渐次显露,视之可知时刻。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刻漏以一百二十为度。”按,《汉书·哀帝纪》作“漏刻以百二十为度”。 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復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明史·天文志一》:“ 明太祖 平 元 ,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鉦鼓。” 清 沉初 《清西笔记·纪职志》:“ 交泰殿 大鐘,宫中咸以为準。殿三间,东间设刻漏一座。”古代刻漏之法,分刻多寡不一。参阅《续通志·天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