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赏识并提拔。《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子 述 嗣”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初, 林 识拔同郡 王经 於民伍之中,卒为名士,世以此称之。” 宋 王安石 《已除观使乞免使相札子》:“且臣蒙陛下识拔,序之羣臣之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巡抚折藩司之焰》:“ 昆明 何根云 制军( 何桂清 )总督 两江 , 王壮愍公 ( 王有龄 )素为所识拔,以一盐大使,不数年间荐擢至 江苏 布政使。”
- 基本含义
- 识别出真正的才能或品质。
- 详细解释
- 识拔是由“识”和“拔”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识”表示辨别、认识的意思,“拔”表示提拔、挑选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能够辨别出真正的才能或品质,并给予提拔和重视。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能够识别出人才或事物的人。在职场、教育等领域中,可以用来表达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挑选。
-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叫做孙膑的军事家,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智慧,但是却被其他人忽视和轻视。直到有一天,他在一个比武大会上击败了一位声名显赫的将军,才得到了重视和提拔。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识拔”来形容能够辨别出真才实学的人。
- 词语结构
- 识拔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识”是动词,“拔”是宾语。表示通过辨识和挑选来提拔人才。
- 例句
- 1. 老板很懂得识拔人才,所以公司的团队非常优秀。2. 她具备了出色的领导能力,老师们都看好她的识拔眼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识”和“拔”两个字分开记忆,并与辨识和提拔的意义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通过辨别和挑选,将人才从群众中提拔出来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识时务”、“识人不明”等,扩大对于辨别和识别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识拔了我,让我担任了班级的小组长。2. 初中生:我喜欢参加学校的辩论赛,因为老师能够识拔出我在辩论方面的才能。3. 高中生:学校的社团活动给了我很多机会展示自己,老师的识拔让我获得了很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