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物与原本的东西相比,质量或价值较低,不可靠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能力或品德不足,不可信赖的情况。
- 例句
- 1. 这个产品是个藁草,质量太差了。2. 他的承诺只是藁草一样的空话。3. 不要相信他,他就是个藁草。
- 基本含义
- 指不正规的代替品或替身。
- 基本解释
(1).草稿。《南史·徐勉传》:“禁省中事,未尝漏泄,每有表奏,輒焚藁草。” 唐 罗隐 《寄苏拾遗》诗:“退朝观藁草,能望 马相如 。”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中:“一日, 贡甫 访之……入书室中,见有藁草一幅在砚下。”
(2).草料。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城中虽有云梯之捷,素无藁草,粮储罄竭,贼围益急。”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藁草”相关的成语,比如“画藁成真”、“藁断金连”。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承诺就像藁草一样,不能相信。2. 初中生:这个产品质量太差,简直就是个藁草。3. 高中生:面对考试,只有踏实的复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其他方法都是藁草。4. 大学生: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广告,有些只是藁草一样的虚假宣传。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农夫,他的庄稼被大火烧毁了,只剩下一些藁草。为了保护自己的农作物,他用藁草做了一些稻草人放在田地里,希望能吓走损害庄稼的动物。然而,这些稻草人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动物们照样来吃庄稼。所以,人们就用“藁草”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可靠的东西或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藁草”与不可靠的东西或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稻草人无法保护庄稼的场景,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藁草是指用草代替真正的东西。比喻代替品或替身不真实、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