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綦缟常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服饰,特别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綦缟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事物的美丽和华丽程度。
- 例句
- 1. 她穿着一袭綦缟的礼服,显得格外美丽动人。2. 这幅画用了很多綦缟的颜色,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
- 基本含义
- 形容衣服华丽、绚丽多彩。
- 基本解释
《诗·郑风·出其东门》:“縞衣綦巾,聊乐我员。”后因以“綦縞”指平民妇女之服装,亦借指穿“綦縞”之平民妇女。 明 吴甡 《潭西王恭人墓》诗:“若令綦縞能偕隐,未必功名累此身。” 清 钮琇 《觚賸·福寿难兼》:“夫幼育儒闺,长称命妇,岂不谓荣,而迍邅并遘,至不欲生,何如綦縞者流,反得悠悠卒岁乎。”参见“ 綦巾 ”。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服饰的知识,了解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穿着一件綦缟的裙子,看起来像个仙女。2. 初中生:舞台上的演员穿着綦缟的戏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这幅画用了很多綦缟的颜色,营造出了一个华丽的氛围。4. 大学生:她的诗歌描写了一位穿着綦缟的女子,展现了她的美丽和高贵。
- 故事起源
- 綦缟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荡》一篇中,这篇诗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婚礼场景。在古代,綦缟是一种贵族、显贵人物常穿的华丽服饰,所以綦缟也成为了华丽、绚丽的代名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綦缟与华丽、绚丽多彩的衣物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一袭华丽的綦缟,走在人群中,引人注目。
- 词语结构
- 綦缟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綦缟是指一种华丽、绚丽多彩的衣物。綦缟常用来形容衣物的颜色、样式等方面的华丽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