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丧礼,百日祭后,止无时之哭,变为朝夕一哭,名为卒哭。《仪礼·既夕礼》:“三虞卒哭。” 郑玄 注:“卒哭,三虞之后祭名。始朝夕之间,哀至则哭,至此祭,止也。朝夕哭而已。”《新唐书·柳冕传》:“ 昭德 王皇后 崩, 冕 与 张荐 议皇太子宜依 晋 魏 卒哭除服,左补闕 穆质 请依礼期而除, 冕 议见用。”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郑丞相 居中, 政和 七年遭母丧去。卒哭尚二日,则己拜。士大夫深惜之。”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二》:“古者卒哭在既葬三虞之后,无有未葬而先行卒哭者。”
- 基本含义
- 指在丧葬仪式上发出的哭声极为悲痛,形容非常悲伤。
- 详细解释
- 卒哭是由“卒”和“哭”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卒,指丧葬时的各种仪式;哭,指发出哭声。卒哭形容丧葬仪式上发出的悲痛哭声,表示极度悲痛的心情。
- 使用场景
- 卒哭多用于描述丧葬仪式上的悲痛场景,也可用于形容其他极度悲伤的情境。
- 故事起源
- 卒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丧葬仪式。在古代,人们对于亲人的离世表达出极度悲痛的情感,哭声悲切动人。卒哭成语则是用来形容这种悲痛哭声的。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在爷爷的葬礼上,亲人们卒哭得非常伤心。2. 母亲去世后,全家人都卒哭不已。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丧葬仪式上,人们因为极度悲痛而发出的哭声,从而记住“卒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丧葬相关的成语,如“丧钟”、“哀乐参半”等,加深对于悲痛情感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老师说起卒哭的故事,小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2. 初中生:在电影中,主人公因为失去亲人而卒哭得非常悲伤。3. 高中生: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卒哭的场景,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