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象声词。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謳哑摇舴艋,出没漾鵁鶄。” 宋 陆游 《幽居初夏》诗:“詰曲穿桑径,謳哑响竹门。”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询:‘若何能?’曰:‘善歌。’遂自作謳哑之声。”
- 基本含义
- 形容歌声嘶哑,失去了原本的美妙。
- 详细解释
- 讴哑是由“讴”和“哑”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讴”是指歌唱,指用歌声来表达情感或赞美。“哑”是指嗓子发不出声音,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讴哑的意思就是歌声嘶哑,失去了原本的美妙。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歌声不好听或者嗓子发不出声音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表达方式失去了原本的魅力或效果。
- 故事起源
- 《左传·文公二十四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宰相管仲为了赞美齐国的君主而唱了一首赞歌,但是因为害怕说错或者唱错,他的声音变得嘶哑,无法发出美妙的歌声。从此,人们用“讴哑”来形容歌声不好听或者嗓子发不出声音。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昨晚唱得太讴哑了,听得我直想捂住耳朵。2. 他在发言中变得讴哑,情绪激动到无法言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讴哑”与歌唱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唱歌时,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变得嘶哑,无法发出美妙的歌声。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歌唱、声音相关的成语,如“声嘶力竭”、“咿呀学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哭得讴哑了声音。2. 初中生:他在演唱比赛中讴哑了嗓子。3. 高中生:她的歌声讴哑了整个音乐厅。4. 大学生:我在KTV唱了一晚上,嗓子都讴哑了。5. 成年人:他的演讲中声音渐渐讴哑,情绪激动到无法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