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某些动物(如鱼、狗等)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 宋 梅尧臣 《拟韩吏部射训狐》诗:“凭凶自异立屋角,潜事觜吻欲我惊。”
(2).言辞;口气。《南齐书·刘休传》:“里失乡党之和,朝絶比肩之顾,覆背腾其喉脣,武人厉其觜吻。” 宋 沉辽 《和宋平叔莫子谣》:“诸公所赋虽甚美,盛道觜吻良见欺。”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说话或行事虚伪、奸诈。
- 详细解释
- 觜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觜指的是动物的嘴巴,吻指的是接触、接吻。觜吻在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嘴巴虚伪、奸诈,言行不真实,具有欺骗性。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心怀不轨,不可信任的人。
- 使用场景
- 觜吻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虚伪、不可信任的情况。例如,当你遇到一个表面上对你很友好,但实际上在背后说坏话的人时,你可以用觜吻来形容他。此外,你也可以在评论某人的行为时使用觜吻,以强调其虚伪和不可靠的特点。
- 故事起源
- 觜吻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一年》中。故事中,齐国有一位叫觜硕的大臣,他表面上对人非常友好,但实际上心怀不轨,背地里密谋着篡位。因此,人们就用觜吻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很友好,但实际上心怀不轨的人。
- 词语结构
- 觜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觜指的是动物的嘴巴,吻指的是接触、接吻。觜吻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 例句
- 1. 他总是对别人笑脸相迎,但实际上却是个觜吻之人。2. 这个政客表面上对人民说了很多好听的话,但实际上是个觜吻之徒。
- 记忆技巧
- 为了记住觜吻这个成语,你可以将其与一个虚伪的嘴巴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笑脸相迎,嘴巴张开,但嘴巴里却是满是刀子,表示他的言行虚伪、欺骗性。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伪、欺骗相关的成语,如“口是心非”、“虚情假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表面上对大家很友好,但实际上是个觜吻之人。2. 初中生:那个学生在班上表现得很友好,但实际上他是个觜吻之徒。3. 高中生:这位政客总是在选举期间对人民说好听的话,但实际上他是个觜吻之人。4. 大学生:在职场上,有些人表面上对同事很友好,但实际上是觜吻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