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雷声。雷声猛烈,故称。《魏书·崔光韶传》:“ 光韶 性严,声韵抗烈,与人平谈,常若震厉。”
(2).形容声响猛厉。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此日足可惜》:“其语鏗鏘震厉,全仿 韩 体。”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至二更将尽,闻楼上有声,始而窸窣,继而震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轮声震厉,再往下也听不清楚了。”
(3).威猛严厉。《明史·于谦传》:“ 谦 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4).整肃;整治使严肃。《宋史·邵必传》:“ 必 居官震厉风采,始至郡,唯一赴宴席;行部,但一受酒食之餽。”
(5).巨大的灾祸。 清 陈梦雷 《抒哀赋》:“震厉已及余躬兮,犹惘惘其如疑。”
-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或气势极为威猛、强大。
- 详细解释
- 震厉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震指声音或气势强大、有力;厉指威猛、凶猛。合在一起形容声音或气势极为威猛、强大,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 使用场景
- 震厉常用于形容声音或气势,可以用来形容战争、演讲、音乐等方面的强大、威猛和激动人心的表现。比如,战场上的战鼓声震厉激昂;演讲者的口才震厉有力;音乐中的鼓点震厉有力等。
- 故事起源
- 据说,震厉最早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一文。当时,晋国的大夫公叔文子因为一次犯罪被流放到了齐国,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在离开晋国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震厉》,用来表达自己的坚定和不畏艰险的决心。
- 词语结构
- 震厉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之间没有连词,直接并列使用。
- 例句
- 1. 战场上的号角声震厉有力,激励着士兵们奋勇向前。2. 演讲者的声音震厉有力,让听众们深受感动。3. 这支乐队的鼓点震厉有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震厉的发音“zhèn lì”与强烈、威猛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声音如雷霆般威猛,从而记住震厉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震厉相关的成语,如“雷霆万钧”、“声势浩大”等,以拓展对威猛、强大气势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只狮子吼叫时,声音震厉有力,吓得我直发抖。2. 初中生:演讲比赛中,他的声音震厉有力,让所有人都被他的表达方式深深吸引。3. 高中生:战场上的炮声震厉有力,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威力。4. 大学生:音乐会上,乐队的鼓点震厉有力,给整个场馆带来了强烈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