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资养的词语解释
资养的意思
拼音:zī yǎng    注音:ㄗㄧ ㄧㄤˇ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物质和知识的培养,从而成为了有价值的人才。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企业或国家通过财富和教育的投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员工或人才。
例句
1. 他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资养,所以在工作中非常出色。2. 这个公司注重员工的资养培养,因此有很多优秀的人才。3. 通过资养的方式,我们能够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基本含义
指以财富和教育来培养人才。
基本解释

犹供养。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缘境无碍门》:“若志在於资养,便覩缚缠更重。” 宋 苏轼 《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一:“某与儿子粗无病,但 黎 蜑 杂居,无復人理,资养所急,求輒无有。” 孙中山 《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如生子多,凡无力养之者,亦可由国家资养。”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孔子的其他著作,了解他对教育的深刻见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得到良好的资养,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2. 初中生: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资养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3. 高中生:我父母一直给予我良好的资养,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将来回报他们的期望。4. 大学生:大学期间,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资养,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教育家,名叫孔子。孔子提倡以财富和教育来培养人才,他认为只有通过这两方面的支持,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此,这个成语就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财富和教育的两座大山之间,通过这两座大山的支持,这个人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成为了有用的人才。
词语结构
资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资”是名词,意为财富,表示物质的培养;“养”是动词,意为培养,表示知识的培养。
详细解释
资养意为“资财养育”,是指通过财富和教育来培养人才。这个成语强调了财富和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这两方面的支持,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0)
诗文中出现“资养”的诗词

咏兰

丛兰抱幽姿,结根托山壤。

所据良孤高,其下俯深广。

云气接清润,雨露从资养

虽然翳深林,未肯群众莽。

轮蹄纷紫陌,谁此事幽赏。

幽赏纵不及,香风自来往。

(0)

醉落魄

齐心养浩。斡颠倒五行真造。灵风上下牙三岛。

功契周天,真一内深抱。有形资养无形道。

无情酝就有情宝。扶持体健神永保。

独露禅天,心照月光皓。

(0)

万壑苍烟卷为邹允达赋

君不见泰山之巅蟠老龙,高盖偃蹇排寒冬。

参天自是隔风雨,胡乃坐累秦人封。

又不见匡庐之崖霜雪盛,马鬣麈尾枝交映。

已从方士资养生,更向桑门作谈柄。

何如凤台之西千万栽,一一长身封绿苔。

贞姿高洁负奇气,磥砢总是明堂才。

乍疑森森剑佩羽林客,怒发冲冠铁衣涩。

又疑翩翩云罕纷前驱,翠葆碧幢攒列戟。

大株小株鳞甲坚,正直岂畏藤萝缠。

露滋雨洗净如沐,但见万壑摇苍烟。

道乡之孙我之友,爱隐松关与松偶。

城市红尘没马深,谁解寻盟岁寒叟。

秋官放笔写作图,墨华满纸烟模糊。

经雷蜕骨缩人瘿,拔地怪柯编虎须。

披图浩歌对君酌,素云绝胜苍烟壑。

上苑霏微烟更多,来游好控巢松鹤。

(0)

八月二十六日游万泉河

沈阳无山沈战气,秋色真从万里至。

绕城何处可登高,憎见诸羌踞僧寺。

北俗虽豪缺风雅,麇集屠沽作都会。

东门闻道有泉源,便觉清甘起人意。

碧波潆洄仅十亩,傍水居然芦满地。

残荷过桥香自远,秃柳数株堪小憩。

若能营此作园池,种树置亭亦殊易。

纵民游观资养性,岂非从政所有事。

沉吟徙倚谁与言,自怪边尘损文字。

(0)

坐右吟

万化备于身,直须资养深。

因何为宝鉴,只被用精金。

酒少如茶饮,诗多似史吟。

颜渊方内乐,天下事难任。

(0)

冬至上王丞相生日黄钟歌

乾坤变化造万物,十有一月生黄钟。

黄钟资养太和气,上贤禀受为三公。

至音铿锵仪凤凰,播在简册成文章。

权衡度量立大法,朝廷四海声洋洋。

往时霜木立如束,原野焦枯无紫绿。

自从缇室一阳生,半夜萌芽动寒谷。

登堂请献眉寿杯,愿同律管容葭灰。

玉铉金鼎调盐梅,年年阳德先春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