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诗力的词语解释
诗力的意思
拼音:shī lì    注音:ㄕㄧ ㄌㄧˋ
基本解释

(1).诗的工力。 唐 郑谷 《寄题方干处士》诗:“暮年诗力在,新句更幽微。” 宋 方岳 《入闽》诗:“老去极知诗力退,只将日历记山川。” 元 戴表元 《次韵蔚上人见寄》:“流落谁相忆,山林 蔚 讲师;玄机魂梦接,诗力鬢毛知。”
(2).诗的力量。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然此亦仅譬诗力於米盐,聊以震崇实之士,使知黄金黑铁,断不足以兴国家, 德 法 二国之外形,亦非吾邦所可活剥;示其内质,冀略有所悟解而已。”

基本含义
指诗歌的力量和魅力,表示诗歌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力和感染力。
详细解释
诗力是由“诗”和“力”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通过将诗歌与力量相结合,形象地描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诗力不仅仅是指诗歌的美感和艺术表达,更强调诗歌所能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启发。诗力意味着诗歌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感受,让人们产生共鸣,甚至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使用场景
诗力可以用来形容一首诗的魅力和感染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此外,诗力还可以用来比喻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力量,如艺术、文化或者智慧的力量。
故事起源
成语“诗力”源于《庄子·逍遥游》:“诗,可以舒怀也,可以抒情也,可以观性也,可以抚事也。”这句话强调了诗歌的多重作用和影响力,将诗歌比喻为一种能够舒怀、抒情、观性、抚事的力量。后来,人们将这种力量称为“诗力”。
词语结构
形容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例句
1.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诗力,让人们深受感动。2. 他的诗歌具有极强的诗力,能够触动人们内心的最柔软之处。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诗力”与诗歌的魅力和影响力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诗人在诗歌的力量下,激起人们内心的涟漪。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如李白、杜甫、苏轼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欣赏和写作诗歌,以感受和体验诗歌的魅力和力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首童诗真有诗力,读起来让人快乐而愉悦。2. 初中生:这位诗人的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诗力,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3. 高中生:诗人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展现了他独特的诗力。4. 大学生:这首现代诗集以其深邃的诗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诗力。5. 成年人: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诗歌是我心灵的寄托,它给予我力量和安慰,真正展现了诗力的魅力。
(0)
诗文中出现“诗力”的诗词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0)

次韵子由除日见寄

薄宦驱我西,远别不容惜。

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

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

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

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

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

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

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

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覈。

人生行乐耳,安用声名籍。

胡为独多感,不见膏自炙。

诗来苦相宽,子意远可射。

依依见其面,疑子在咫尺。

兄今虽小官,幸忝佐方伯。

北池近所凿,中有汧水碧。

临池饮美酒,尚可消永日。

但恐诗力弱,斗健未免馘。

诗成十日到,谁谓千里隔。

一月寄一篇,忧愁何足掷。

(0)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0)

春日离咏寄夫子·其三

吟怀无那觉肠乾,为乞松萝助洒翰。

扶得几分诗力起,好将新句寄君看。

(0)

和朱智叔鹿鸣席上

三楚风流秀士林,英词从昔动脩门。

充庭初识苍龙础,赐醴行沾白兽樽。

已上荐书轻一鹗,更凭诗力化群鲲。

千年辽鹤空城郭,谁见朱公有异孙。

(0)

舫庐

妙趣闲从物外寻,舫庐幽寂傍寒浔。

桂移新种含生意,兰蕴孤芳待赏音。

楼角远山都到眼,枝头好鸟亦知心。

年来诗力惭消退,敢效南阳《梁父吟》。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