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铢两的词语解释
铢两的意思
拼音:zhū liǎng    注音:ㄓㄨ ㄌㄧㄤˇ
使用场景
铢两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某些方面的差距或区别。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能力、品质、表现等方面的微小差异。例如,你可以用铢两来形容两个学生在考试成绩上的微小差距,或者两个产品在品质上的轻微差异。
例句
1. 他们两个的成绩只相差铢两,真是难分难舍。2. 这两个手机的功能差不多,只是在价格上有铢两的差别。
基本含义
铢两是一个古代的计量单位,比喻微小的差异或细微的差别。
基本解释

(1).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子华子·北宫子仕》:“夫平犹权衡然,加銖两则移矣。”《南史·刘悛传》:“时议多以钱货轻转少,宜更广铸,重其銖两,以防人姦。” 宋 王安石 《感事》诗:“乡邻銖两征,坐逮空南亩。” 明 归有光 《会文序》:“时之论文,率以遇不遇加銖两焉。” 鲁迅 《热风·估<学衡>》:“‘衡’了一顿,仅仅‘衡’出了自己的铢两来。”
(2).比喻微小。《汉书·晁错传》:“今 秦 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銖两之报。”《明史·佞倖传·陆炳》:“ 炳 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銖两奸。”
(3).借指微小之物。 唐 孙樵 《与王霖秀才书》:“设不如意,亦宜上下銖两,不当如此悬隔。”
(4).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连奔走六日,并无銖两,一双空手,羞见芳卿。” 清 唐甄 《潜书·更币》:“银日益少,不充世用,有千金之产者尝旬月不见銖两。”
(5).谓分出轻重。喻品评。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尚书刑部侍郎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考行取友甚峻,能銖两人伦,而滔滔者莫见其厚薄。”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古代计量单位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单位,例如“钧寸”、“斤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朋友和我在游戏中的得分只相差铢两,我们都很努力。2. 初中生:她的画技比我好一点点,但是只相差铢两。3. 高中生:这两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相差铢两,我还在考虑要去哪个学校。4. 大学生:他们两个项目的创新点只相差铢两,都很有潜力。5. 成年人:这两家餐馆的菜品相差铢两,我更喜欢第二家。
故事起源
铢两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两位叫做铢和两的官员。他们都是非常谨慎严肃的人,非常注重计量和衡量的准确性。有一次,他们一起去给国君称量一件很轻的物品,但是两人的称量结果却相差了一点点。铢和两都坚持自己的称量是正确的,争论不休。国君听说后,对他们说:“你们的争论就像是争夺铢两一样微小,不值一提。”于是,这个故事就成了形容微小差异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铢和两进行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铢和两是两个非常小的重量单位,代表微小的差异。
词语结构
铢两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铢两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用于称量重量轻微的物品。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微小的差异或细微的差别。它常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微小差距或区别。
(0)
诗文中出现“铢两”的诗词

众人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0)

感事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原田败粟麦,欲诉嗟无赇。

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

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

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

乡邻铢两徵,坐逮空南亩。

取赀官一毫,奸桀已云富。

彼昏方怡然,自谓民父母。

朅来佐荒郡,懔懔常惭疚。

昔之心所哀,今也执其咎。

乘田圣所勉,况乃余之陋。

内讼敢不勤,同忧在僚友。

(0)

赠巩畴

密雪松桂寒,书窗导馀清。

风撼冰玉碎,阶前琴磬声。

榻静几砚洁,帙散缣缃明。

高论展僧肇,精言资巩生。

立意加玄虚,析理分纵横。

万化悉在我,一物安能惊。

江海何所动,丘山常自平。

迟速不相阂,后先徒起争。

镜照分妍丑,秤称分重轻。

颜容宁入鉴,铢两岂关衡。

蕴微道超忽,剖镫音泠泠。

纸上掣牢键,舌端摇利兵。

圆澈保直性,客尘排妄情。

有住即非住,无行即是行。

疏越舍朱弦,哇淫鄙秦筝。

淡薄贵无味,羊斟惭大羹。

洪远包乾坤,幽窅潜沈冥。

罔烦跬步举,顿达万里程。

庐远尚莫晓,隐留曾误听。

直须持妙说,共诣毗耶城。

(0)

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叹其绝识,既去,感慨不已,而赋此诗

渊明求县令,本缘食不足。

束带向督邮,小屈未为辱。

翻然赋归去,岂不念穷独。

重以五斗米,折腰营口腹。

云何元相国,万钟不满欲。

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

以此杀其身,何啻鹊抵玉。

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烛。

(0)

广南食槟榔先嚼蚬灰蒌藤叶津遇灰藤则浊吐出一口然后槟榔继进所吐津到地如血唇齿颊舌皆红初见甚骇而土人自若无贵贱老幼男女行坐咀嚼谓非此亦无以通殷勤焉于风俗珍贵凡姻亲之结好宾客之款集包苴之请托非此亦无以通殷勤焉余始至或劝食之槟榔未入口而灰汁藤浆隘其咽嗽濯踰时未能清赋此长韵

海风飘摇树如幢,风吹树颠结槟榔。

贾人相衔浮巨舶,动以百斛输官场。

官场出之不留积,布散仅足资南方。

闻其入药破痃癖,铢两自可攻腹肠。

如何费耗比菽粟,大家富室争收藏。

邦人低颜为予说,浓岚毒雾将谁当。

蒌藤生叶大于钱,蚬壳火化灰如霜。

鸡心小切紫花碎,灰叶佐助消百殃。

宾朋相逢未唤酒,煎点亦笑茶瓯黄。

摩挲蒳孙更兼取,此味我知君未尝。

吾邦合姓问名者,不许羔雁先登堂。

盘奁封题裹文绣,个数惟用多为光。

闻公嚼蜡尚称好,随我啖此当更良。

支颐细听邦人说,风俗今知果差别。

为饥一饭众肯置,食蓼忘辛定谁辍。

语言混杂常嗫嚅,怀袖携持类饕餮。

唇无贵贱如激丹,人不诅盟皆歃血。

初疑被窘遭折齿,又怪病阳狂嚼舌。

岂能鼎畔窃朱砂,恐或遇仙餐绛雪。

又疑李贺呕心出,咳唾皆红腥未歇。

自求口实象为颐,颐中有物名噬嗑。

噬遇腊肉尚为吝,饮食在颐尤欲节。

酸咸甘苦各有脏,偏受辛毒何其拙。

那知玉液贵如酥,况是华池要清洁。

我尝效尤进薄少,土灰在喉津已噎。

一身生死托造化,琐琐谁能污牙颊。

(0)

次韵答致政宫保杜公

无劳迁职此何名,只有惭羞敢自荣。

抚俗未能宣上意,治边徒欲振天声。

邱山莫副推恩重,铢两唯忧效死轻。

高句不须期任旧,已求三载奏官成。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