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高仰的词语解释
高仰的意思
拼音:gāo yǎng    注音:ㄍㄠ ㄧㄤˇ
使用场景
1. 在表达对长辈或学术权威的尊敬时可以使用高仰。2. 在表达对英雄、名人或偶像的崇拜时也可以使用高仰。
例句
1. 我非常高仰我的父亲,他是我人生的榜样。2. 学生们对这位教授非常高仰,他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
基本含义
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敬重和仰慕。
基本解释

(1).指地势高。与“低洼”相对而言。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下》:“地形低下处,可益增广;其高仰处,即开乾壕及陷马坑之类。”
(2).敬仰,仰慕。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然而三辅之隩,适贺带安,庶邦之怀,未忘高仰。”

延伸学习
1.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崇拜”、“敬仰”等。2. 可以扩展学习与高仰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对崇敬和尊重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非常高仰我的老师,他总是耐心教我们。2. 初中生:我高仰我的偶像,希望能像他一样成功。3. 高中生:我对这位科学家非常高仰,他的研究成果非常令人钦佩。4. 大学生:我高仰我的导师,他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5. 成年人:我高仰我的父母,他们是我人生的榜样。
故事起源
关于高仰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录。
记忆技巧
1. 可以联想成语中的“高”字,表示崇高,而“仰”字则表示仰望。将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形成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敬重和仰慕的意思。2. 可以使用“高山仰止”的意象来记忆高仰,高山代表崇高,仰止代表仰望,两者结合形成高仰的含义。
词语结构
高仰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详细解释
高仰是由“高”和“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高指尊敬、崇高的意思,仰指仰望、敬仰的意思。合在一起形成了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敬重和仰慕的意思。
(0)
诗文中出现“高仰”的诗词

答顾秀才诗五章

芒芒上玄,有物有则。厥初造命,立我艺则。

爰兹族类,有觉先识。斯文未丧,诞育明德。

允矣顾生,载灵之和。沈根芳沼,濯秀兰波。

渊翘戢颖,景茂凌华。惟是德心,是用闲邪。

德心伊何,行归于周。希高仰峻,企远怀悠。

匪愿在明,靡倦斯幽。凡我同朋,瞻言清休。

慎终于远,俾民归厚。言若有行,及予携手。

何以恤我,其仁孔有。心之云爱,隆敬其久。

既迈斯仁,亦迪兹文。藻不雕朴,华不变淳。

有斐君子,如圭如璠。仰钦德类,依怀惠诠。

式扬好问,邦家于宣。

(0)

雨晴二首·其一

松日照人春雨收,杖藜徐步桥东头。

桃花夹岸似霞染,云气出山如水流。

高仰羡不下鹤,眼明忽见双飞鸥。

纡朱拖紫乃馀事,得及吾侬心迹幽。

(0)

丙子庆成宴

两世弟兄同此宴,国恩家庆总非常。

春风叠鼓朝天去,晓日炅珂满路光。

周雅令仪歌恺悌,汉臣讽谏托文章。

虚沾需饮过三爵,高仰星文咏七襄。

(0)

记梦

梦行衡庐间,千仞过苍壁。

高仰神明,深广下不测。

云雨蓄盘礴,时至如欲出。

絪缊尚回旋,挥霍忽奔逸。

物怪匿岩穴,愯若俟霹雳。

黑波汎高树,木叶走崩石。

升身登玄间,纵观龙变迹。

俯视九州野,草木有辉泽。

乃在风雨外,手画素三尺。

挥豪极动荡,落墨更沈郁。

图成示坐人,共笑不可得。

顾瞻以踟蹰,恍惚增叹息。

因之命肩舆,出门聊有适。

大术何舒舒,白鹤从数客。

略经幽涧滨,便上青松侧。

凭高望远水,双景荡虚碧。

拂石共客坐,芳草藉尻膝。

忽然闻钟声,睡觉北窗席。

(0)

水调歌头·其四为张敬夫直阁寿

天地孕冲气,霜雪实嘉平。

粹然经世材具,应为圣时生。妙处为仁受用。

颠倒纵横无壅。一笑泮春冰。

袖手无一语,四海已倾情。紫岩老,游戏事,悟诚明。

当年夷夏高仰,玉振更金声。家有渊骞高第。

可但闻诗闻礼。衣钵要相承。

周扆绚馀彩,商鼎味新羹。

(0)

朔方歌

朔方大野何寥哉,悲风惨淡从天来。

初如巨壑吼阴浪,忽似晴空行怒雷。

严风吹霜石为裂,淅沥飞沙砭人骨。

万里书生二十馀,匹马来为朔方客。

朔方之人胆如斗,不斗才华斗身手。

无复悲歌慷慨声,犹能使气屠鸡狗。

高仰视太行山,山气空濛紫翠间。

东西日月自吞吐,今古烟云相往还。

太行势尽西山起,凤舞龙蟠耸神伟。

昨夜燕山雪作团,散落飞花汉宫里。

朔方猛士气凌云,白首防边未策勋。

马上相逢泪如泻,嗟我何为朔方野。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