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佛眼的词语解释
佛眼的意思
拼音:fó yǎn    注音:ㄈㄛˊ ㄧㄢˇ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看透问题的本质和真相,或形容某人心胸宽广,能够宽容和包容他人。
例句
1. 他的佛眼看透了这个问题的本质。2. 她的佛眼让她能够宽容和原谅他人的过错。
基本含义
指具有智慧和洞察力的眼睛,也比喻具有慈悲和宽广心胸的眼睛。
基本解释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无量寿经》卷下:“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宋 苏轼 《赠杜介》诗:“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宋 苏辙 《书金刚经后》之二:“经言 如来 有五眼……以慧眼转物,以法眼遍物,佛眼也。”
(2).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文化和哲学,以加深对佛眼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佛眼能够看透我们的心思。2. 初中生:他的佛眼让他能够理解别人的困难。3. 高中生:她的佛眼让她能够宽容和原谅别人的过错。4. 大学生:通过佛眼,我们能够看到世界的真相和本质。5. 成年人:我们应该用佛眼看待他人的错误,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故事起源
佛眼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法华经》中,用来形容佛陀的智慧和洞察力。后来,这个词语被引申为形容具有智慧和慈悲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将佛眼形象化为一个智慧和慈悲的佛陀的眼睛,通过想象这个形象来记忆该成语。
词语结构
佛眼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佛眼是由佛教文化中的佛和眼组成的成语,意思是具有智慧和洞察力的眼睛,能够看破世间的迷惑和虚妄,看到真实的本质。佛眼也比喻具有慈悲和宽广心胸的眼睛,能够宽容和包容一切。这个成语强调了智慧和慈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智慧和慈悲来看待世界的价值。
(0)
诗文中出现“佛眼”的诗词

五台山夜行遇童子问荅忽然不见作

豁州沙界胜伽蓝,满目文殊接话谈。

言下未知开佛眼,回头只见翠山岩。

(0)

答张士然诗

行迈越长川,飘遥冒风尘。

通波激枉渚,悲风薄丘榛。

修路无穷迹,井邑自相循。

百城各异俗,千室非良邻。

欢旧难假合,风土岂虚亲。

感念桑梓域,仿佛眼中人。

靡靡日夜远,眷眷怀苦辛。

(0)

赠杜介,并叙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松风吹菵露,翠湿香袅袅。

应真飞锡过,绝涧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

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

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

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

妻孥空四壁,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飞步凌缥缈。

问禅不归舍,屡为瓠壶绕。

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我梦君见之,卓尔非魔娆。

仙葩发茗碗,剪刻分葵蓼。

从今更不出,闭户闲騕袅。

时从佛顶岩,驰下双莲沼。

(0)

乞双峰山频婆果·其二

我闻如来有佛眼,结子成时速寄来。

从此慈悲修广目,得争开处便争开。

(0)

所寓开利寺小池有四色莲花青黄白红红者千叶皆北土所未见者也惜其遐陬有此异卉

深山草木自幽奇,四色荷花世所稀。

孤独园中瞻佛眼,凝祥池上捧天衣。

白公没后禅林在,王俭归来幕府非。

水冷风高人不到,却怜鸥鸟日相依。

(0)

游永庆寺示诸友

村墟正三月,春服领春风。

飞鸟机心外,青天佛眼中。

观心犹是障,齐物亦非同。

何处参真诀,颜生昔屡空。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