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有节操的人。《韩诗外传》卷十:“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人而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毂》:“ 轂 亦大节士,轻财重义,为乡里所誉。”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遣遁》:“就是屠肠抉舌成何济,説甚么节士临边听鼓鼙。”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保持节操和忠诚的品质。
- 详细解释
- 节士是由“节操”和“忠诚”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节操指的是人们保持道义和原则的品质,而忠诚则指人们对国家、家庭或朋友的忠诚。节士这个成语强调了保持道德品质和忠诚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 节士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品质,特别是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能够坚守原则。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忠诚正直的人,也可以用来要求自己或他人保持高尚的品质和忠诚。
- 故事起源
- 节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原文是“礼义之士,不忘其节”。在古代,士人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保持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忠诚。这个成语通过强调节操和忠诚,告诫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的原则和忠诚。
- 词语结构
- 节士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节和士分别表示节操和忠诚。
- 例句
- 1. 他是一个节士之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守原则。2. 这个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是真正的节士,他们对公司忠诚无比。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节士记忆为“保持节操和忠诚的人”,通过理解成语的意思和背后的故事来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节士相关的成语,如“节操”、“忠诚”等。同时,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道德品质和忠诚的故事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一个节士,不说谎话,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要做节士,不能抄袭作业,要诚实守信。3. 高中生:大家都应该成为节士,不仅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要关心社会问题。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做节士,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