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义词
箴规、忠告、规戒
- 反义词
蛊惑
- 英文翻译
1.(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an ancient form of acupuncture
- 详细解释
亦作“鍼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针。亦谓针灸治病。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益困》:“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鍼砭》:“古者鍼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 清 孙枝蔚 《自号浊翁因赋》:“此疾何时瘳,难施鍼砭术。” 张弦 《记忆》:“如果说,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难于针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癣疥之患,不就发生于你 秦慕平 这块基本健康的肌肤之上吗?”
- 基本含义
- 用尖锐的言辞批评、教训他人。
- 使用场景
- 针砭常用于形容言辞尖锐、直截了当地批评或教训他人的情景。可以用于形容严厉的批评、指责、教训等场合,常见于训词、劝诫、警示等语境中。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四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齐国国君昭公对国内的贪官污吏十分愤怒,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昭公在宫中摆放了一块镜子,上面写着“君子之宝也”。贪官污吏看到后,纷纷过来照镜子,但是却看到了自己的丑陋形象。昭公以此来暗示他们应该自我反省、改正错误。从此以后,“针砭”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批评、教训他人。
- 词语结构
- 主谓式成语。
- 例句
- 1. 他的言辞针砭入骨,让我深感自己的错误。2. 教师用针砭的话语批评了我们的懒散行为,让我们深感惭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把尖锐的针,对着另一个人进行批评和教训,以此来记忆“针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针砭”相关的成语,如“针锋相对”、“针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针砭的话语批评了我,让我知道了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他的批评真是针砭入骨,让我深感自己的不足。3. 高中生:老师用针砭的言辞批评了我们的懒散行为,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4. 大学生:他的针砭之言让我深感自己的无知和幼稚。5. 成人:面对批评,我们应该虚心接受,不要排斥针砭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