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晋书·忠义传·嵇绍》:“ 绍 以天子蒙尘,承詔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 荡阴 ,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 绍 儼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輦,飞箭雨集。 绍 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 嵇侍中 血,勿去。’” 绍 为 嵇康 之子,官至侍中。后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为 严将军 头,为 嵇侍中 血。”亦作“ 嵇绍血 ”。 唐 杜甫 《伤春》诗之四:“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 嵇绍 血,霑洒属车尘?”
- 基本含义
- 形容忠诚至死,不畏牺牲。
- 详细解释
- 嵇侍中血是一个典故成语,出自《晋书·嵇康传》。嵇康是晋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晋武帝时期担任侍中职务。当时,晋武帝发动了一场政治清洗,嵇康因为忠于自己的信仰而被迫自杀。他在临死之前,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忠臣之血,未有流也”的字句,表达了自己对忠诚的坚守和对不义行为的抗议。
- 使用场景
- 嵇侍中血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忠诚至死,不畏牺牲的精神。可以用来赞美忠诚的人或者表达自己对忠诚的追求。
- 故事起源
- 嵇侍中血的故事起源于晋代,是嵇康的真实经历。他的忠诚和坚守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嵇侍中血是由“嵇侍中”和“血”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嵇侍中”指的是嵇康的官职,而“血”则代表了嵇康临死前写下的字句。
- 例句
- 1. 他为了维护正义,嵇侍中血舍己为人。2. 面对困难和危险,我们应该学会像嵇侍中血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嵇康临死时写下字句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他用鲜红的血写下“忠臣之血,未有流也”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嵇康和他的作品的知识,深入理解嵇侍中血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嵇侍中血一样,忠诚地守护我的家人。2. 初中生:嵇侍中血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3. 高中生:面对困难和诱惑,我要像嵇康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4. 大学生:嵇侍中血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忠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