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或变化。
- 例句
- 1. 他就像鸣禽一样,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2. 她的洞察力就像鸣禽一样,能够看透人心。
- 基本含义
- 指鸟类在清晨或黄昏时发出的鸣叫声。
- 基本解释
◎ 鸣禽 míngqín
(1) [songbird]
(2) 先天就有或后来学得有鸣歌能力的鸟
(3) 鸟的一类,叫声悦耳,如伯劳、画眉、黄鹂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鸟类的成语,如“鸟语花香”、“鸟尽弓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早晨醒来,听到窗外的鸣禽声,知道天气很好。2. 初中生:他的观察力就像鸣禽一样,总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3. 高中生:她的洞察力就像鸣禽一样,能够看透人心。4. 大学生:他的洞察力和鸣禽一样敏锐,总能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早晨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后,立即察觉到天气将要变冷,于是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受寒。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像鸣禽一样,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
- 英文翻译
1.singing bird; songbird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鸣禽”这个成语与清晨或黄昏时鸟儿鸣叫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就像一只鸣禽一样,能够敏锐地观察和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 词语结构
- 成语“鸣禽”的结构是“鸣”和“禽”两个字。
- 详细解释
鸣声悦耳的鸟类。 晋 谢混 《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宋 陆游 《鸣禽》诗:“新晴池馆春来早,帘外鸣禽圣得知。” 清 顾炎武 《居庸关》诗:“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