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原为佛教语。谓传法无遗漏,如以此瓶之水倾泻入他瓶。《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胜殿密响,泻瓶杨芬。” 唐 玄奘 《谢<圣教序>表》:“才异 马鸣 ,深愧泻瓶之敏。”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说话冲动、鲁莽,不加思考。
- 详细解释
- 泻瓶是由“泻”和“瓶”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泻,指的是倒出或排放;瓶,指的是瓶子。泻瓶的意思是比喻言辞冲动,像倒瓶子一样,毫无抑制地倾泻出来,没有经过思考或控制。
- 使用场景
- 泻瓶一词常用来形容人在说话时没有节制,冲动而不经思考。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或愤怒的时候。
- 故事起源
- 关于泻瓶的故事起源不甚明确。泻瓶一词可能来源于民间的比喻,用来形容人说话冲动、鲁莽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泻瓶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泻”和名词“瓶”组成。
- 例句
- 1. 他一生气就泻瓶,说话毫不留情。2. 在重要场合,我们要慎重思考,不要泻瓶地发表意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泻瓶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瓶子被打破,里面的液体倾泻而出,没有受到任何控制。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泻瓶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类似的成语,例如“开门见山”、“一言九鼎”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生气的时候总是泻瓶,说话很伤人。2. 初中生:老师讲解问题时,我们应该冷静思考,不要泻瓶地提出答案。3. 高中生:政治辩论时,有些人会泻瓶,不顾事实和逻辑地发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