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慈爱俭约。《新唐书·赵宗儒传》:“ 尧 舜 之化,慈俭而已。”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孰可伺珠,长存慈俭之寳;全疑在沼,不离清浄之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 南唐 主多材艺,好读书,在位慈俭,有君子之度。”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既慈善又节俭。
- 详细解释
- 慈俭是由“慈”和“俭”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慈”表示慈善、仁爱的意思;“俭”表示节俭、节约的意思。慈俭的意思是一个人既善良慈善,又能节俭节约。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人应该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也要注重节约资源、精打细算的品质。慈俭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人们在生活中应该追求的一种品质。
- 使用场景
- 慈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或者行为。比如,当别人称赞一个人既慈善又节俭时,可以说他是慈俭的典范。另外,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者国家在慈善和节约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可以说某个慈善机构是慈俭之家。
- 故事起源
- 慈俭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礼记·中庸》。其中有一段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慈仁者,人恒亲之;慈俭者,人恒亲之。”这段话表达了人们对于慈善和节俭的态度,强调了慈善和节俭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后来,这段话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慈俭”。
- 词语结构
- 慈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慈”和“俭”。
- 例句
- 1. 他不仅慈善捐助了很多贫困家庭,还非常节俭,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可以说是个慈俭的人。2. 这个慈善机构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节约资源,他们是一个慈俭之家。
- 记忆技巧
- 要记忆慈俭这个成语,可以将“慈”和“俭”两个字分别与慈善和节俭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既慈善又节俭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深入学习慈俭这个成语,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慈善和节俭的知识,了解一些慈善组织的工作和节约资源的方法。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或者参与志愿者活动来进一步了解慈善和节俭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慈俭的人,帮助更多的人。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会慈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3. 高中生:慈俭是一个人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