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积聚,积储。《礼记·祭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非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 郑玄 注:“国君有蓄积,不独食之,亦以施惠於竟内也。”《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度制》:“ 孔子 曰:‘不患贫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
(1).谓积久而加重。《明史·宦官传一·王振》:“ 振 权日益积重,公侯勛戚呼曰翁父。”
(2).积习深重。《明史·宦官传序》:“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於 王振 ,卒於 魏忠贤 。” 清 王春绶 《致闽藩曾菊萸书》:“盖 广东 自查办烟禁以来,禁私贩,杜私走未免操之过急,故兵怨之,民怨之,差怨之,甚而武弁亦怨之。当积重之餘,以为絶我衣食之源也。”
(3).素来看重。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今执事所问者,举不越进士之文,是其所积重不过此一体耳,而乃欲诸体之皆合,不亦异乎!”
- 基本含义
- 积累重负、积累重担
- 详细解释
- 指长时间积累的沉重负担或责任。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一个人或组织长期积累的重大负担或责任,形容压力巨大。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秦朝末年,项羽率领大军攻打秦国,最终推翻了暴秦。项羽在攻打秦国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承担了沉重的责任和负担。因此,人们用“积重”来形容长期积累的沉重负担。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他一直担任公司的总经理,肩上积重已久。2. 这个项目的失败使他背负了巨大的积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积重”理解为“积累重担”,通过联想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负担、责任相关的成语,如“肩负重任”、“担当重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完成很多作业,感觉肩上积重了很多。2. 初中生:参加社团活动、学习各科、准备升学考试,我感觉自己背负了很多积重。3. 高中生:高三是紧张的一年,每天要学习很多知识,感觉肩上积重已久。4. 大学生:大学课程繁多,各种考试和论文压力很大,我觉得自己背负了很多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