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托身的词语解释
托身的意思
拼音:tuō shēn    注音:ㄊㄨㄛ ㄕㄣ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依靠或寄托于某个地方或物体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困境中寻求安慰或依赖某个地方或物体。
例句
1. 他在困难时刻找到了一家咖啡馆,把它当作自己的托身之处。2. 这座公园成为了许多老人托身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结交朋友,度过晚年。
基本含义
指依靠或寄托身体的地方。
基本解释

(1).寄身;安身。 唐 刘长卿 《小鸟篇上裴尹》:“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宋 孔平仲 《西行》诗:“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明 宋濂 《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为汝之计,莫若托身势家而心存 吴氏 。” 郑振铎 《海燕》:“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
(2).犹托生。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有两个顽仙,一双玄女,偶犯小过,謫落人间。那顽仙托身,一个姓 柳 ,一个姓 张 。”参见“ 托生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托身”相关的成语,如“寄人篱下”、“倚仗”等,来进一步了解这个主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图书馆里托身,享受着安静的阅读时光。2. 初中生:他在篮球场上托身,展示出自己的运动才华。3. 高中生:大学校园成为了许多学生托身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追寻梦想。4. 大学生:在大城市里,年轻人常常托身于咖啡馆,感受都市的潮流文化。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将家乡的温暖托身,给予自己力量和动力。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托身”。
故事起源
关于成语“托身”的故事起源目前尚无明确记载。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托身”联想成一个人抱着自己的身体寄托在某个地方,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成语“托身”的结构为主谓结构,主语为“身”,谓语为“托”。
详细解释
托身是由“托”和“身”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寄托身体的地方。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依靠或寄托自己的身体的地方或物体。
(0)
诗文中出现“托身”的诗词

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0)

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二

日夕阴云起,登城望洪河。

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归雁映兰畤,游鱼动圆波。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

大厦缅无觌,崇芒郁嵯峨。

总总都邑人,扰扰俗化讹。

依水类浮萍,寄松似悬萝。

朱博纠舒慢,楚风被琅邪。

曲蓬何以直,托身依业麻。

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

岂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

(0)

大麦行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0)

仲夏直左掖门送彝仲南归

金塘回素波,中有双鸳鸯。

托身在清禁,和鸣君子旁。

顾此同林鸟,孤翼忽南翔。

生平志慷慨,何事独难忘。

本为四海人,岂得常相将。

丈夫重知已,万里同一乡。

黾勉效贞亮,德辉在岩廊。

莫忧青蝇多,和璧贵善藏。

执手不能语,怅矣结中肠。

(0)

言志诗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

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

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

转蓬去其根,流飘从风移。

芒芒四海涂,悠悠焉可弥。

愿为浮萍草,托身寄清池。

且以乐今日,其后非所知。

浮云翳白日,微风轻尘起。

(0)

咏蕙诗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