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纡绂一词常用于形容文字或言辞冗长,拖泥带水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文章、演讲或对话中过分啰嗦、不直接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用来形容衣服过长拖地的情况。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太纡绂了,简直让人无法理解。2. 这篇文章纡绂冗长,没有重点。3. 她穿着一条纡绂的裙子,优雅地走在舞台上。
- 基本含义
- 指衣袖或裙襟等因过长而有所拖曳的样子。也比喻言辞冗长,拖泥带水。
- 基本解释
谓佩印作官。绂,系官印的丝带。《后汉书·吴盖陈臧传论》:“虽怀璽紆紱,跨陵州县,殊名诡号,千队为羣,尚未足以为比功上烈也。” 南朝 齐 谢朓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下车遽暄席,紆紱始黔灶。”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纡尺、绂纲、纡朱、纡金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穿了一条纡绂的裙子,好漂亮!2.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有点纡绂,有时候听不太懂。3. 高中生:这篇文章纡绂冗长,需要精简一下。4. 大学生:他的演讲太纡绂了,没有重点。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纡绂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原文是“纡绂之盟”。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田文将要和赵国的君主赵武举行会晤。田文派出使者去赵国,使者因为要走的路程很远,就带了一条很长的衣带,以便可以随时调整衣服。赵武得知后,就明白了齐国的君主对这次会晤的重视程度。后来,纡绂之盟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言辞冗长的场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纡绂和长衣袖或长裙襟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穿着长袖长裙,衣袖或裙襟拖得很长,形成纡绂的样子。这样可以帮助记忆纡绂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纡绂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
- 详细解释
- 纡绂是由“纡”和“绂”两个词组成的。纡指的是衣袖或裙襟因过长而拖曳的样子,绂指的是系在衣服上的带子。纡绂的意思是衣袖或裙襟拖得很长,也可以比喻言辞冗长,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