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碑石的美称。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辞题翠琰,字勒银钩。” 隋 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玄扈告符,翠琰啟籙。” 唐 王勃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题芳翠琰,敢诣灵津。”
- 基本含义
- 形容宝石或珍贵的东西的颜色鲜艳明亮。
- 详细解释
- 翠琰由两个字组成,翠指翠绿色,琰指美玉。翠色代表美丽而鲜艳的颜色,琰代表珍贵的宝石。因此,翠琰形容宝石或珍贵的东西的颜色鲜艳明亮。
- 使用场景
- 翠琰多用于形容宝石、珠宝、绘画等艺术品的颜色。也可用来形容其他物品的色彩鲜艳明亮,比如花朵、织品等。
- 故事起源
- 翠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文选·王僧虔文》中,原文为“翠琰琮瓒,金石为开。”故事中的翠琰是指一种颜色鲜艳的宝石,而金石是指一种硬度很高的石头。这句话形容了美丽的宝石和坚硬的石头相互辉映,象征着美好与坚固的结合。
- 词语结构
- 翠琰由形容词和名词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这块翠琰般的宝石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2. 她的画作色彩鲜艳明亮,宛如翠琰一般动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翠琰的发音“翠烟”,将其与颜色鲜艳明亮的宝石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颜色和宝石相关的成语,如“金碧辉煌”、“玉不琢不成器”等,扩展词汇量和了解中国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画了一幅翠琰色的太阳和蓝天。2. 初中生:她的眼睛像翠琰一样明亮动人。3. 高中生:这幅画使用了各种翠琰色调,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