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识见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或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它可以用来赞扬一个人的学识和智慧,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浅薄和狭隘。
- 例句
- 1. 他的识见很高,对这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2. 这个专家的识见很深,他的研究成果备受推崇。
- 基本含义
- 指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书〉知识和见闻。
(2) (名)见识。
[构成]
并列式:识+见
[例句]
识见广泛。(作主语)
[同音]
什件、十箭、时见、实践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论文,参加讲座和研讨会,扩展自己的识见。同时,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知识,我的识见越来越丰富了。初中生:老师讲解的内容很深入,让我对这个问题的识见有了更深的理解。高中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对社会问题的识见有了新的认识。大学生:我在大学学习期间,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提高了我的识见和研究能力。成年人: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积累了很多识见,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 故事起源
- 识见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公冶长》。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问孔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回答说:“识见之谓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通过学习和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识见。
- 英文翻译
1.[书]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识见”分解为“识”和“见”来记忆。识意为认识、了解,见意为看法、观点。结合这两个意思,可以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为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
- 词语结构
- 识见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识”是动词,表示认识、了解的意思;“见”是名词,表示看法、观点的意思。
- 详细解释
见解;见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郗尚书 与 谢居士 善。常称:‘ 谢庆绪 识见虽不絶人,可以累心处都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吴组缃 《山洪》十七:“自己为什么也和他们一样没识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