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责求事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舍罪责功者,明君之举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且坦怀待物,举善责功,不念旧恶,据胜势以争天下,谁能敌之!” 清 李逊之 《三朝野记》卷四:“上英明甚,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
- 基本含义
- 指责别人的功劳。
- 详细解释
- 责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责,意为责备、指责;功,意为功劳、功绩。责功的基本意思是指责别人的功劳,指责别人对某项工作或成就的贡献。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表示责备他人虚夸自己的功劳,或者指责别人过分夸大自己的贡献。
- 使用场景
- 责功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批评他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过分夸大自己贡献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例如工作场合、学校、家庭等。在工作场合,可以用责功来指责那些抢功劳、捧自己的人;在学校,可以用责功来批评那些吹嘘自己成绩的学生;在家庭中,可以用责功来警示孩子不要过分夸大自己的贡献。
- 故事起源
- 责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事讲述了主父偃和主父偃的儿子之间的一段争功的故事。主父偃是汉代的一位大臣,他的儿子在一次战争中立下了大功。然而,主父偃却没有将功劳归于他的儿子,而是归于自己。这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他们认为主父偃责功,夺取了儿子的功劳。
- 词语结构
- 责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责”是动词,意为责备;“功”是名词,意为功劳。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他总是责功,把别人的努力都归于自己。2. 不要责功,应该公正评价每个人的贡献。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责功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领奖台上,把所有人的奖牌都拿在手里,表示他抢夺了别人的功劳。通过这个形象化的联想,可以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责功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可以进一步扩展你的词汇量。一些相关的成语包括责无旁贷、功成名就、功亏一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责功,说我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用功。2. 初中生:同学们责功,认为我参加活动的时候没有做出贡献。3. 高中生:老师责功,认为我在科研项目中只是跟风,没有真正做出贡献。4. 大学生:同学们责功,说我在团队项目中的贡献不够。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学习和理解“责功”这个成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