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杖打。《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月餘,手足不能自举,其楚挞之处皆溃烂,秽甚。”
- 近义词
笞打
- 基本含义
- 指对人极为严厉地训斥或责打。
- 详细解释
- 楚挞源自中国古代楚国的一种刑罚方式,用来形容对人进行严厉的训斥或责打。这个成语中的“楚”指楚国,而“挞”则指责打。当用于形容对人的训斥或责打时,表达了严厉的态度和手段。
- 使用场景
- 楚挞常用于形容对他人的严厉训斥或责打,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可以用于描述老师对学生的训斥、父母对子女的责打、领导对下属的批评等情境。此外,也可以用于形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自我惩罚。
- 故事起源
- 楚挞这个成语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楚国的刑罚方式有关。楚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其刑罚方式以酷刑著称。楚挞的含义由此而来,形容了楚国刑罚的严酷和残酷。
- 词语结构
- 楚挞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楚和挞。
- 例句
- 1. 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一顿楚挞,让他们深感惭愧。2. 父母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楚挞,是为了教育他们正确的价值观。3. 领导对下属进行了一番楚挞,以警示他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楚挞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严厉的老师用楚国的刑罚方式对学生进行训斥,形成一个强烈的印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楚挞相关的成语,如楚楚不凡、楚楚动人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进行了一顿楚挞,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2. 初中生:父母对我进行了一番楚挞,因为我迟到了。3. 高中生:老师对我进行了一次楚挞,因为我考试作弊。4. 大学生:领导对我进行了一番楚挞,因为我犯了严重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