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杜义常用于讨论社会热点、争议话题等情境中,用于批评和纠正错误观点或言论。它可以被用来表达对不合理观点的质疑和批判,以促进思考和辩论。
- 例句
- 1. 他经常在微博上杜义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2. 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很善于杜义嘉宾的错误观点。
- 基本含义
- 指对错误的言论或行为进行批评和纠正。
- 基本解释
亦称“ 杜学 ”。指 晋 杜预 对《左传》的解释。《南史·陆澄传》:“今若弘儒, 郑 注不可废,并言《左氏》 杜 学之长。”《南史·儒林传·崔灵恩》:“ 灵恩 先习《左传》 服 解,不为 江 东所行,乃改説 杜 义。每文句常申 服 以难 杜 ,遂著《左氏条义》以明之。时助教 虞僧诞 又精 杜 学,因作《申杜难服》以答 灵恩 ,世并传焉。” 唐 孔颖达 《<春秋正式>序》:“﹝ 刘炫 ﹞意在矜伐,性好非毁,规 杜 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餘条。习 杜 义而攻 杜 氏,犹蠹生於木而还食其木,非其理也。”
- 延伸学习
- 深入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和他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杜义相关的成语,如“杜撰”、“杜绝”等,以扩展对杜义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杜义同学们之间的欺凌行为。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杜义了同学们的错误观点。3. 高中生:在社交媒体上,我经常看到有人杜义对别人的人身攻击。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 故事起源
- 杜义一词的起源尚无明确的故事,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庄子主张“杜其耳目”,即要对外界的信息保持警惕和批判的态度,不盲从、不轻信,以免受到错误观点的影响。
-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杜义这个成语。可以将“杜”字联想为一个人在耳朵前面做出“停止”的手势,表示要阻止错误观点的传播。而“义”字则表示对真理和道义的追求。通过将这两个字进行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杜义这个成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杜义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杜义一词源于《庄子·外物》:“杜其耳目,忽闻其言,不知其所以然。”意为对错误的言论或行为进行批评和纠正,以阻止其继续传播或发展。杜义的目的是让人们能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避免被错误观点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