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对仗的词语解释
对仗的意思
拼音:duì zhàng    注音:ㄉㄨㄟˋ ㄓㄤˋ
使用场景
对仗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演讲、诗歌等中,能够使表达更加富有感染力。
例句
1. 他的言行始终对仗,让人感到十分可信。2. 这首诗通过对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
基本含义
指事物相互对立、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
基本解释

◎ 对仗 duìzhàng
(1) [antithesis;match both sound and sense in two poetic lines]∶[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2) [wage war] 〈方〉∶交战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修辞手法的知识,如比喻、夸张等,可以帮助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的身高对仗,一个高一个矮。初中生:这篇文章通过对仗的手法,描绘出了春夏之间的巨大差异。高中生:他们的观点对仗,一方认为应该坚持原则,另一方则主张妥协。
故事起源
对仗这一修辞手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文学,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后来,对仗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英文翻译

1.(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in poetry, etc.) a matching of both sound and sense in two lines, sentences, etc. usu. with the matching words in the same part of speech; antithesis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对仗”中的“对”字想象成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对仗是一个由两个相对或对立的词语组成的词语。
详细解释

(1).谓当廷奏事。古时皇帝坐朝听政,必设仪仗,百官当廷言事,无所隐秘,故称。《旧唐书·萧至忠传》:“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对仗劾弹者,即俯僂趋出,立於朝堂待罪。” 宋 王溥 《唐会要·百官奏事》:“百官及奏事,皆合对仗公言,比日以来,多仗下独奏。宜申明旧制,告语令知,如缘曹司细务及有秘密不可对仗奏者,听仗下奏。”
(2).左右分设、相对而立的仗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引 万柘坡 《金鳌玉蝀桥》诗:“晓来浓翠东西映,也算蛾眉对仗班。”
(3).指旧体诗文的词句相对偶。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为对偶者。” 蔡元培 《国文之将来》:“旧式的五七言律诗与骈文,音调铿锵,合乎调适的原则;对仗工整,合乎均齐的原则,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值。”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语言与文字》:“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
(4).交战。《太平天囯资料·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有妖数千在 归德 城边东门,分作三路,忽然而来对仗。”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二回:“巧值 王囊仙 韦七綹鬚 ,至 南笼 与 清 军对仗,两路夹攻,把 勒保 围住。”

(0)
诗文中出现“对仗”的诗词

木兰花慢.题夏闰庵前辈忆菊图

劲姿寒不改,看随处,展秋容。

任野圃移根,瑶阶对仗,古寺依筇。西风。

自馨孤芳,把生涯、枯菀付天公。

翻笑餐英人换,匆忙流水游龙。篱东。

把酒几回,逢往事,抵飘蓬。

怅故国云沈,欢场电瞥,梦影重重。幽踪。

且寻旧径,料黄花、未厌白头翁。

一片严霜冷月,心期画里相从。

(0)

长安秋思

柳瘁槐疏秋已阴,长安寒色薄重衾。

鸡声落月还家梦,象魏中天恋阙心。

东海鱼竿思放艇,西凉羽檄欲沾襟。

怀中疏草将漫灭,对仗迟回意转深。

(0)

石符拓本

扶桑茧纸冻云坠,似符非符字非字。

其横三尺纵一寻,七剑在腰一槊植。

严关百丈厓陡悬,厓下江声响淜濞。

沿江上下溪势叉,贴卧盘陀净苔翠。

夏涨能禁鱼潦黏,晓钟定使乌朝避。

中央如镜天铲工,言是道陵手摩记。

樵苏绝迹渔钓稀,响拓登登强罗致。

高牙大旆山鬼惊,对仗垂旒渎灵卫。

缦文纠结缪篆粗,诵者生钳扪者畏。

堂楣高揭辉日星,为是宜男许留佩。

阴阳水火千劫沈,伯道无儿命所制。

五斗应从邻郡传,三丰或自前朝至。

青蛇无袖呵叱来,化入苍纹露真气。

罗浮竹叶犹尔为,似此环奇古无二。

得毋汉相筹笔余,暗勒仙铭妙垂示。

木牛铜釜随烬烟,独有一卷镇赑屃,呼童检点牢记将,勿遣火薰与日晒。

五雷劈裂黄石飞,且把《阴符》枕函秘。

(0)

水龙吟.题陈龙岩韬龙岩弟四图

数间野屋临秋水,只有闲鸥相识。

烟霞伴侣,琴樽对仗,此庐新葺。

幽意萧萧,红蕉露泻,碧梧阴直。

正风帘乍卷,海蟾飞上,湖光冷、摇虚白。

堕地渔樵堪适。笑吴侬、莼鲈偏忆。

牙签玉轴,百城自拥,丹铅细核。

梦里家山,龙眠岩屋,几曾忘得。

向故人寄语,被云留住,作西泠客。

(0)

和季沧苇侍御兼吊天中给谏榇归自辽左

江流何滔滔,岳峙何㠥㠥。

奔潮无砥柱,百川徒漫瀰。

古来忠孝节,岂随天壤圮。

南风方不竞,断岸孤舟舣。

伯仲挺英姿,骅骝九霄驶。

贤兄早禁闼,同朝吾甚喜。

诗画许矜赏,烟霞生爪指。

献替羞雷同,高曳东华履。

忽复排阊阖,忧危心遽尔。

皋益戒无虞,其君宁有此。

我皇实优容,小臣言过矣。

衔恩涉关塞,抱书牧羊豕。

当其廷诤时,我忝交戟里。

畏死不敢救,芒刺攒心髓。

颇闻秉钧怒,忧天奚藉杞。

去年凶问至,伤心违岵屺。

一歌折槛行,老泪穿蒿里。

令弟都亭骢,上书屡称旨。

矫矫当门兰,疾风劲不倚。

或时召狂奴,对酒荆高市。

薄俗善窥人,将无累吾子,庙堂有钜公,时事难抵齿。

求言诏忽下,义愤填膺起。

对仗舌仍噤,辱胜望尘跪。

甫传弹事人,雷霆森谏纸。

杂治烦王公,抗论穷端委。

大体存堂帘,连逮及拂士。

木索上枫宸,正以旌如矢。

何人是魏其,主圣吾所恃。

天颜果一回,无罪此人理。

感深犹颂系,温言飞玉几。

开生汝忠爱,招魂渡辽水。

当年薄谴意,徘徊辇原止。

盖棺复弹冠,道亨命非否。

四海欢且泣,宁独同枌梓。

鼗铎悬天衢,封事浩难纪。

逢干在一门,后先耀国史。

君仁则臣直,此真台谏耳。

丈夫有遭遇,讵必属阿唯。

三复纪梦吟,若兄今不死。

(0)

桂山堂为平湖陆侍御作

清溪曲曲森丛桂,山人寄迹非忘世。

得归盘谷且逍遥,似到淮南成小憩。

立朝面冷如生铁,百炼之钢不可折。

对仗令人心胆寒,归田同我头颅雪。

我来正值落花时,红英片片浮春卮。

秋色桂林应更好,山中猿鹤毋相疑。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