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倾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 渭水 ﹞水源东发 小陇山 ,众川泻注,统成一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西北得 南神 谷水 。三川并出,东南差池泻注。”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慷慨激昂,连续不断。
- 详细解释
- 泻注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泻指连续不断地流出,注指连续不断地涌入。泻注形容言辞慷慨激昂,连续不断地说话或写字,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激动的心情。
- 使用场景
- 泻注一般用于形容演讲、文章或诗歌等语言表达中的慷慨激昂和连续不断。可以用来形容慷慨陈词、豪言壮语、滔滔不绝的演讲或文章等。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齐国大夫鲍叔牙在齐国王宴会上对王室的不公进行了慷慨陈词,言辞激昂,连续不断。后来,人们用“泻注”来形容慷慨激昂的言辞。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他的演讲泻注慷慨激昂,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2. 这篇文章泻注豪言壮语,让人读后倍感振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泻注”与“激流”相联想,激流连绵不断地流动,就像慷慨激昂的言辞连续不断地表达出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言辞的成语,如“滔滔不绝”、“振振有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上课时,泻注着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2. 初中生:演讲比赛中,他泻注慷慨陈词,赢得了大家的认可。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我努力泻注思维,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4. 大学生:在辩论赛中,他泻注了大量的事实和论据,让对手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