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通晓经术。《汉书·刘向传》:“ 更生 年少於 望之 、 堪 ,然二人重之,荐 更生 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东逕 汉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以明经为 秦 博士。 秦 坑儒士, 伏生 隐焉。”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 夏侯胜 以明经取青紫语门人,臣尝鄙之,何敢復以此耸诱其徒。”
(2). 汉 代以明经射策取士。 隋炀帝 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宋 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请杂取前代之制,立明经一科,以畅达教恉,阐发大义,能以今日新政,证合古经者为及格。”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一》、《文献通考·选举四》、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明经》。
(3). 明 清 对贡生的尊称。《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 陆氏 因丈夫生前不肯学好,好色身亡,把孩子严加教诲。后来明经出仕,官为别驾之职。”《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 石门 隋岑庵 先生,是老明经。”
- 基本含义
- 指明智、通达经验的人。
- 详细解释
- 明经是由“明”和“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表示明亮、清楚、通达,引申为明智、聪明;“经”表示经验、学问、规律。明经指的是通达经验、明智有见识的人。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识,善于解决问题和指导他人。常用于称赞、赞美有智慧的人。
- 故事起源
- 《史记·张释之世家》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明经的故事。故事中,张释之是一位智慧过人的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出了非凡的才智和见识。因此,人们常常称他为“明经”。
- 词语结构
- 名词+名词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公司的明经,总能给出明智的建议。2. 这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真是一位明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明经”拆分为“明”和“经”,通过理解和记忆这两个字的意义,来帮助记忆整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智慧、经验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明智”、“有见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的明经,总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个明经,他的经验和见识非常丰富。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明经,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4. 大学生:这位教授是学界的明经,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