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真实情况;实际状况。 汉 王充 《论衡·验符》:“太守以下思省詔书,以为疑隐,言之不实,苟饰美也,即復因却上得黄金实状如前章。”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曾 怒为所卖,乃密奏 夷简 赃私,坏公朝纲纪。上乃詰 曾 实状, 曾 素不知主名,不能对。”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其对于现政府之涂饰敷衍瞀乱横恣丛怨酿乱之实状,皆已痛切敷陈,不遗餘力。”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力求按生活实状,自然描述,是其风格之长。”
- 基本含义
- 真实的状况或现实情况
- 详细解释
- 实状是由“实”和“状”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实指真实、真实的事物,状指形状、状态。实状的意思是真实的状况或现实情况,指的是事物的真实状态。
- 使用场景
- 实状常用于描述一个事物或情况的真实状况,强调不掩饰或伪装。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一个问题的真实情况、一个事件的真相等等。在正式场合或严肃的讨论中,使用实状可以传达对真实情况的重视和诚实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实状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方朔传》中。方朔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给朋友写信时使用了“实状”一词。这个词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实状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表示真实的状况。
- 例句
- 1. 他总是保持对实状的敏锐洞察力。2. 这份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公司的实状。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实状的“实”字理解为真实,将“状”字理解为状况。通过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使用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实情、实话等,以扩展对真实情况和真实态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写一篇关于动物保护的作文,要写实状。2. 初中生:对于历史事件,我们应该了解实状,不能被曲解的信息所迷惑。3. 高中生:在社会竞争中,了解自己的实状,不盲目自大或自卑,是很重要的。希望以上关于“实状”词语的学习指南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