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散失不全。《魏书·乐志》:“故使乐章散缺,伶官失守。” 宋 曾巩 《<王深父文集>序》:“其破去百家传注,推散缺不全之经,以明圣人之道於千载之后。”
- 基本含义
- 指人员分散、缺乏。
- 详细解释
- 散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散”指分散、分开,“缺”指缺乏、不足。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员分散、缺乏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散缺通常用来形容人员分散、缺乏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团队人员分散、无法协同合作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职位或岗位上人员不足、缺乏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据传,散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原文中写道:“夫散缺则不可用,有散缺之人,有散缺之官。”意思是说,人员分散、缺乏的情况下,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这段话通过“散缺”这个成语的形象描述,让人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散缺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这个团队一直散缺,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2. 由于人员散缺,我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散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团队中的人员散落在不同的地方,无法形成有效的合作。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知识,如成语的起源、演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队伍散缺了,无法参加比赛。2. 初中生:课堂上,同学们散缺地坐在教室的各个角落。3. 高中生:由于人员散缺,公司无法顺利推进新项目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