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缺乏开阔思维、见识不广的人。例如,当某人只关注自己小圈子里的事情,对外界的事物漠不关心时,可以说他是一个毡包。
- 例句
- 1. 他是一个毡包,对于新事物总是持怀疑态度。2. 这个人思维狭隘,真是个毡包。
- 基本含义
- 形容思维狭隘、见识浅薄的人。
- 基本解释
◎ 毡包 zhānbāo
(1) [yurt]∶毡房;我国北部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
这个时候,一个牧民匆匆忙忙钻进毡包来
(2) [felt bag]∶毡制的包儿
他背着毡包到野外去接回初生的羊羔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形容思维狭隘的成语,如“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等,加深对于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肯尝试新的食物,真是个毡包。2. 初中生:他只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游戏,真是个毡包。3. 高中生:他只关心自己的分数,对其他的事情没有兴趣,真是个毡包。4. 大学生:他对于社会问题一无所知,真是个毡包。5. 成人:他的见识太狭窄了,真是个毡包。
- 故事起源
- 毡包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其中有一则故事描写了一个毡包的形象,用来讽刺那些思维狭隘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被厚厚的毡子包裹住的人,表示他的思维狭隘、见识浅薄。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 蒙古 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2).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绢衫毡包,极其华整。”《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当下叫了两乘轿子,两人坐了,两个长随跟着--一个抱着毡包--一直来到河下。”《红楼梦》第八七回:“ 雪雁 走去,将一包小毛衣裳抱来,打开毡包,给 黛玉 自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