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下诏安葬。古代给有勋功大臣的殊荣。《旧唐书·职官志三》:“凡詔葬大臣,一品则卿护其丧事,二品则少卿,三品丞一人往。”
- 基本含义
- 指皇帝下诏令,安排国葬,也泛指国家举行的盛大葬礼。
- 详细解释
- 诏葬是由“诏”和“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诏,指皇帝下达的命令;葬,指埋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皇帝下诏令,安排国葬,也可以泛指国家举行的盛大葬礼。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国家举行盛大葬礼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重要人物的葬礼。比如,可以用在描述皇帝去世后举行的盛大国葬,或者是国家为了表彰某位重要人物而举行的隆重葬礼。
- 故事起源
- 诏葬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古代中国,皇帝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们的去世往往会引起国家的重大变动。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尊敬和哀悼,国家会举行盛大的葬礼,以示国家的哀悼和庄重。因此,诏葬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 词语结构
- 诏葬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诏”是动词,表示皇帝下令;“葬”是宾语,表示埋葬。
- 例句
- 1. 皇帝下诏葬,全国哀悼。2. 这位国家英雄去世后,举国上下都参加了一场盛大的诏葬仪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国家举行盛大葬礼的场景,皇帝下达诏令,安排国葬,展示国家的哀悼和庄重。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葬礼习俗和皇帝葬礼的知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皇帝去世后,全国上下参加了一场盛大的诏葬仪式。2. 初中生:国家英雄的去世引发了一场盛大的诏葬,全国上下都为他默哀。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人物的去世都引起了国家的诏葬,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