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鬼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自由成长的母亲。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讨论中,可以使用鬼母这个成语来呼吁家长们要适度关心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 例句
- 1. 她是个鬼母,总是把孩子看得太重,不让他自己做决定。2. 这个孩子被鬼母宠坏了,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
- 基本含义
- 指母亲对孩子极为溺爱,过度保护的现象。
- 基本解释
(1).传说中神名。虎头龙足,蟒目蛟眉,居于 南海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鬼母》:“ 南海 小虞山 中,有鬼母,能产天下鬼。一产千鬼,朝产之,暮食之。今 苍梧 有 鬼姑神 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
(2).指佛教护法神 鬼子母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书画》:“ 王鉷 据 陕州 ,集天下良工画 圣寿寺 壁……至今尚有十堵餘,其间西廊迎佛舍利,东院佛母壁最奇妙,神彩皆欲飞动。又有 鬼母 、瘦佛二壁差次。其餘亦不甚过人。”参见“ 鬼子母 ”。
(3).指 刘邦 斩蛇故事中白蛇之母。 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夜哭。”参阅《史记·高祖本纪》。
(4).方言。巫婆。《南方周末》1992.10.23:“鬼母,是 赣 东人对巫婆的俗称。”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成语和俗语,如“宠儿”、“娇生惯养”等,可以帮助加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一个鬼母,她总是不让我自己做决定。2. 初中生:我的妈妈是个鬼母,她总是过分保护我。3. 高中生: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鬼母,我有很多自由的空间。4. 大学生:我觉得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所以我不想成为一个鬼母。
- 故事起源
- 鬼母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过度溺爱,不让孩子离开家庭,导致孩子长大后无法独立生活。人们用“鬼母”来形容这样的母亲。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鬼母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母亲像鬼一样,总是紧紧盯着孩子,不让他有自由,这样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鬼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鬼”表示过度、异常,而“母”表示母亲。
- 详细解释
- 鬼母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母亲对孩子过度关心、溺爱,过分保护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无法适应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