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法帖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的书法或绘画作品非常出色,达到了高超的水平。也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才华和技艺。
- 例句
- 1. 他的书法真是一手好字,每一幅作品都像一幅法帖。2. 这幅画的技法真是高超,简直可以称为一幅法帖级别的作品。
- 基本含义
- 指书法或字画技艺非常高超、精湛的作品。
- 基本解释
名家书法的范本。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 太宗皇帝 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蹟,集为法帖十卷,鏤板而藏之。” 明 张居正 《拟日讲仪注疏》:“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 南宋 丹阳 许开 所刻,世不多见,所传皆 吴江 重刻本也。前有 右军 、 大令 像,取诸法帖中二 王 书,鉤摹上石,而逐帖释文於后。”
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水浒传》第六回:“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水浒传》第六回:“次早, 清长老 陞法座,押了法帖,委 智深 管菜园。”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书法和绘画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不同书体和绘画风格的发展历程。了解更多有关中国艺术的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法帖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的书法真厉害,她写的每一幅字都像一幅法帖。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真是太棒了,每一幅都像一幅法帖。3. 高中生:我在博物馆看到了一幅法帖级别的绘画作品,技法真是独特而精湛。4. 大学生:他的书法作品真是太了不起了,每一幅都堪称法帖。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帖”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法帖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法帖。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描述了他和一群文人在兰亭聚会时的情景,并以此来赞美他们的才华和文化修养。
- 英文翻译
1.choice [fine] specimen of calligraphy; model of calligraphy for practic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法帖”联想为一幅非常精美的书法或绘画作品来记忆。想象一下你正在欣赏一幅高超的法帖,这样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法帖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法”表示法度、规范,指高超的技艺;“帖”表示纸张、字画,指书法和绘画作品。
- 详细解释
- 法帖是由中国古代书法家和画家创作的优秀作品。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展现了艺术家的才华和造诣。法帖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书法和绘画的重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