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对某事无知或无关。也可以用来表示自己对某事情不了解或与自己无关。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领域完全是河外之人,一无所知。2. 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河外之人,没有发言权。
- 基本含义
- 指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比喻事物或情况与自己无关或不了解。
- 基本解释
◎ 河外 héwài
[extragalactic] 位于银河系以外或在银河系的那边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目光短浅”、“闭门造车”等,来拓展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上次去的那个城市,对我来说就是河外之地。2. 初中生:我对电子游戏完全是河外之人,一点都不了解。3. 高中生:这个话题对我来说是河外之事,我对它没有兴趣。4. 大学生:对于这个新的学科,我还是河外之人,需要多学习才能了解。
- 故事起源
- 成语“河外”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中。当时,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受到追杀,逃到了秦国。有人问他晋国的情况如何,他回答说:“我已经离开晋国很久了,对晋国的情况一无所知。”从此,人们用“河外”来形容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表示对事物无知或不了解。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河外之地”,表示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与自己无关或不了解。可以通过与远离自己所在地的情景联想,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名词“河”和形容词“外”组成。
- 详细解释
(1). 春秋 晋 人称 河 西与 河 南为 河 外。《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 杨伯峻 注:“ 河 外,指 河 西与 河 南, 黄河 自 龙门 至 华阴 ,自北而南, 晋 都于 絳 ,故以 河 西与 河 南为外, 包慎言 《河外考》以 河 西为外, 杜 注以 河 外为 河 南,皆仅得其一偏。” 战国 魏 人仍袭用此称。《史记·秦本纪》:“ 魏 将 无忌 率五国兵击 秦 , 秦 却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陕 华 二州也。”《史记·苏秦列传》:“ 魏 弱则割 河 外…… 河 外割则道不通。”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 同 华 等地也。”
(2). 赵 人指 河 南。《史记·张仪列传》:“驱 韩 梁 军於 河 外。” 张守节 正义:“ 河 外谓 郑 滑 州,北临 河 。”( 唐 郑州 治即今 河南省 郑州市 , 滑州 治在今 滑县 东)。 秦 人指 河 东, 梁 人指 河 西。《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梁 效 河 外。” 胡三省 注:“ 河 外, 秦 盖以 河 东为 河 外, 梁 则以 河 西为 河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