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臺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孙诒让 间诂:“臺城,即行城也……此行城,编连大木,横出两旁,故亦谓之距。”参见“ 行城 ”。
(2). 六朝 时的禁城。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宋 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按, 晋 之“臺城”,在今 南京市 鸡鸣山 南 乾河沿 北,其地本 三国 吴 后苑城 , 东晋 成帝 时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历 宋 、 齐 、 梁 、 陈 ,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 台城 。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臺城 在 钟阜 之侧,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 石头 以为重,带 玄武湖 以为险,拥 秦淮 、 清溪 以为阻。”
- 基本含义
- 指高大的城墙或堡垒。
- 详细解释
- 台城是中国古代城市中的一种重要建筑,通常用于防御和保护城市。它由厚实的石墙或土墙组成,高大坚固,能够抵御外敌的攻击。台城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也是人们生活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事物坚固可靠,无法轻易攻破。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个人的性格坚强,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影响。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城墙和堡垒是保护城市和军队的重要设施。台城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墙形式,因其高大坚固而备受赞誉。
- 词语结构
- 台城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城”指的是城市的防御设施。
- 例句
- 1. 这座城市的台城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安全感。2. 他的意志如同台城一样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高大坚固的城墙,它像一个台阶一样层层叠起,形成一座台城。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防御设施的知识,可以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城墙相关的成语,如“城下之盟”、“城狐社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花园有一道很高的围墙,像个小台城一样。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台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她都会保护我们。3. 高中生: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刻,读起来像是攀登一座台城,需要耐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