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形容某人不思进取,懒散无为的状态。
- 例句
- 1. 他整天袖手旁观,从不愿意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任何贡献。2. 这个人只会抱怨,从不愿意动手解决问题,真是个袖手旁观的人。
- 基本含义
- 双手藏在袖子里,不做任何事情。
- 基本解释
(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袖手”相关的成语,如“袖手旁观”、“袖手旁观”等,以加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比赛中袖手旁观,一点都不积极参与。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不能袖手旁观。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大力度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袖手旁观。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投身社会,不能袖手旁观。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位官员叫杨延昭,他做官时总是袖手旁观,不管事情的发展,也不参与决策。后来,他的名字就成了袖手的代名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袖手”的动作,想象一个人把双手藏在袖子里,不肯动弹,表示懒散无为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指懒散无为,不肯动手做事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