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辨复的词语解释
辨复的意思
拼音:biàn fù    注音:ㄅㄧㄢˋ ㄈㄨˋ
基本解释

科举时代士人因犯法革去功名,后由于申辩而得以恢复,谓之“辨復”。辨,通“ 辩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奇鬼》:“ 吴 士 曹蕃 ,以礼经魁丁酉京兆,为座师 焦太史 所累被罚,来京辨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家中田产荡尽,而衣巾革褫,冀其可以辨復,於是携囊入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 郎 既释,远求父门人书,得从辨復。是年秋捷,次年举进士。”

基本含义
辨别真伪,辨明是非。
详细解释
辨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辨”意为辨别,判断;“复”意为回答,答复。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辨别真伪,辨明是非,回答问题或解决疑惑。
使用场景
辨复常用于形容人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真相,能够明辨是非,回答问题或解决疑惑的能力。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夸奖他人的聪明才智和敏锐观察力。
故事起源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有一位名叫公孙贾的人,他非常聪明而且善于辨别真伪。有一天,齐国的国王遇到了一个难题,无法解决。于是他找到了公孙贾,希望他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公孙贾仔细辨别,回答了国王的问题,解决了难题。从此以后,人们用“辨复”来形容具有类似才智和能力的人。
词语结构
成语“辨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辨”和“复”。这两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含义。
例句
1. 他的观察力非常敏锐,能够辨复是非。2. 这个问题很难,需要你的辨复能力来解决。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辨复”的方法可以是:将“辨”字与“辨别”联系起来,表示辨别真伪;将“复”字与“回复”联系起来,表示回答问题或解决疑惑。
延伸学习
学习其他与“辨复”相关的成语,如“辨明是非”、“辨证”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拓展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辨复是非,不能随便相信别人说的话。2. 初中生:我在辩论比赛中通过辨复对方的观点,成功驳斥了他们的错误观点。3. 高中生:学习历史需要辨复各种史料,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4. 大学生:大学生要具备辨复能力,不被虚假信息所欺骗。希望这个关于“辨复”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0)
诗文中出现“辨复”的诗词

韩相生日

商飙迎素律,兑泽荐元精。

象顺奎钧烂,天钟义气清。

千龄将圣偶,冢辅为时生。

粹蕴森群玉,冲襟贮四瀛。

大方捐朴斲,淳辨复韶韺。

先帝龙飞日,朝阳凤一鸣。

振文齐木铎,保国敌金城。

旧德方图任,鸿钧正倚平。

具瞻归峻岳,众口说和羹。

固结君臣分,穷探礼乐情。

用人兼畎亩,得士尽豪英。

省罚蠲茶法,均徭审地征。

镇浮还美俗,恤隐起疲氓。

考古渊源博,含章气思宏。

太平论极至,坠典悉兴行。

文物期三代,规摹小二京。

纳忠高子孟,任重等阿衡。

国本重离正,身谋一羽轻。

殊方想风烈,皦日照功名。

嗣圣嘉深识,明神格至诚。

官仪端表宪,圭瑞竦桓楹。

邦揆车遵辖,时髦鹿在苹。

戍亭无警燧,廊庙有奇兵。

达节天须佑,真儒道始亨。

黄裳坤德静,玉铉鼎功成。

坐致唐虞旦,前无丙魏声。

昌期逢庆诞,睿宠极光荣。

烨烨台符应,诜诜喜气盈。

南岩同久固,西昴共晶明。

史克歌眉寿,芳风愿载赓。

(0)

赠张节计偕北上遂访历下生

自别李生久,乾坤吾不容。

汝才今倚马,于辨复雕龙。

一见时名失,千年国士逢。

当令蓟门树,不复响秋蛩。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