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阻塞。《汉书·五行志中》:“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徵 虞 为太傅,道路隔塞,信命不得至。” 唐 元稹 《卢士玫权知京兆尹制》:“奏覆隔塞,则上下不通。”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一章:“人民由分散而合聚之序,大地由隔塞而开闢之理,天道人事之自然者也。”
- 基本含义
- 形容隔绝、阻塞。
- 详细解释
- 隔塞是指事物之间受到阻隔,无法相互联系或通达。它强调了物理或情感上的分隔,使得人们无法沟通或交流。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不和谐,或者某种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情况。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交通阻塞或物质隔绝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隔塞这个成语最初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吾闻之,虎豹隔塞,犹有馆舍。”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旅途中遇到了障碍,无法前行,但他仍然能够找到一处安全的地方休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了隔塞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隔塞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上属于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 例句
- 1. 他们之间的隔塞让他们无法沟通和理解彼此。2. 在这个交通拥堵的城市,隔塞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隔塞”联想成一堵高墙,墙上有一道障碍物阻挡着人们的通行,代表着隔绝和阻塞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隔靴搔痒”、“隔岸观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之间的隔塞让他们无法成为好朋友。2. 初中生:这个城市的交通常常出现隔塞的情况,很影响出行。3. 高中生:沟通是解决隔塞问题的关键,我们应该学会与人有效地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