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周礼·地官·大司徒》:“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 郑玄 注:“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 宋 叶适 《送陈彦群》诗:“大郡得师儒,高文兴孝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郧变》:“自为疏逼 李 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师儒,曲为诸弁卒解释。”
(2).指儒者、经师。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殊不知国子太学博士、正録、武学博士、教諭,皆师儒之清选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三代相属,师儒讲授,用能出言成章,苟非专门,谓为鄙野,而后文章之道,褒然学术。”
- 基本含义
- 指师父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父教导学生,学生虚心向师父学习。
- 详细解释
- 师儒是由“师”和“儒”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师指导师、老师,儒指学生、弟子。师儒表示师父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父教导学生,学生虚心向师父学习。
- 使用场景
- 师儒常用于描述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应当尊敬师长,虚心向师父学习。
- 故事起源
- 师儒这个成语源于《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当时,孔子的学生曾子问孔子:“师与儒,何者贵?”孔子回答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儒者,所以经世致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这段对话表达了师父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师儒由两个字组成,师在前,儒在后。
- 例句
- 1. 我们应该尊敬师长,虚心向师儒学习。2. 师儒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教导的关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师儒”的发音和基本含义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师父和学生之间的场景,师父教导学生,学生虚心向师父学习,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师儒文化,进一步了解师儒的重要性和影响。可以阅读相关的古代文献,如《论语》等,深入了解师儒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尊敬我的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我们之间是师儒关系。2. 初中生:老师是我的师傅,我是老师的学生,我们之间是师儒关系。3. 高中生:师傅教导徒弟,徒弟虚心向师傅学习,我们之间是师儒关系。4. 大学生:导师指导学生,学生虚心向导师学习,我们之间是师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