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心之所思。《管子·内业》:“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云气,意行似天。”
(2).犹信步。 唐 刘禹锡 《蛮子歌》:“腰斧上高山,意行无旧路。” 宋 范成大 《与正夫朋元游陈侍御园》诗:“沙际春风捲物华,意行聊復到君家。” 清 钱谦益 《登南岩抵破山即事》诗:“意行曳杖随所骋,遥林红叶纷相请。”
(3).思想行为。《韩非子·说疑》:“乱主则不然,不知其臣之意行,而任之以国。”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督叔弼季默诗及破余酒戒》:“意行无人非,骏发不中休。”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语动作都显得很有意义和分寸。
- 详细解释
- 意行是由“意”和“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意”指意义、内涵,“行”指行为、举止。意行一词表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语动作都显得很有意义和分寸。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言行应该符合道德和礼仪,不可轻率行事,要懂得分寸。
- 使用场景
- 意行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得体、合理、有分寸。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优雅,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当。
- 故事起源
- 意行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故事中,魏国公子列因为其言行举止得体而受到各方的称赞。他的意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
- 词语结构
- 意行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意行得体,言行举止都很得人心。2. 她的意行优雅,举止得体,让人很喜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意行”这个成语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很有意义和分寸,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的行为举止相关的成语,如“言行一致”、“举止失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意行很好,总是帮助别人。2. 初中生:她的意行举止优雅,受到了老师的表扬。3. 高中生:他的意行很得体,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4.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意行,不要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