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独举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各个领域中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比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超越其他同学;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超过其他竞争对手。
- 例句
- 1. 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非常突出,可以说在他的年龄组中独举一帜。2. 这家公司推出了一款独特的产品,因此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 基本含义
- 独自出众,超越众人,独一无二。
- 基本解释
(1).独力擎起。《管子·八观》:“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
(2).单独进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南御史改北》:“﹝南道御史 黄贞所 ﹞先籍 苏州 ,差巡 下江 。以桑梓不便行事,改北道差……同时 江亨泉 为 吴 之 太仓 人,亦拜南御史,以乡曲情,于 申 王 两政府已许之,而难于独举;适有 黄 先籍一事,南臺长为 耿楚侗 ,遂并题请改北。”
(3).独受称举。《淮南子·缪称训》:“帝王者多矣,而三王独称;贫贱者多矣,而 伯夷 独举。”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其他与独举相关的成语,比如“独步天下”、“独领风骚”等。这些成语都与个体的独特和卓越有关,可以帮助丰富词汇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上的英语考试中独举鳌头,得了满分。2. 初中生:他在乒乓球比赛中独举冠军,没有人能够与他匹敌。3. 高中生:她在学校的文学社团中独举盛名,写的文章深受大家喜爱。4. 大学生:这位学霸在大学期间独举一方,不仅在学术上出类拔萃,还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色。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的领导能力独举一方,得到了公司高层的高度赞扬。
- 故事起源
- 独举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将。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孙膑的军事家,他非常聪明且机智,善于战术布局。他所设计的战术常常能够让自己的军队在战场上独自胜出,超越其他对手。因此,人们用“独举”来形容他的卓越才能。
- 记忆技巧
- 记忆独举这个成语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众人之中,高举着一个旗帜,象征着他的独一无二和超越众人。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独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独”,意为独自,单独;第二个字是“举”,意为竖起,抬起。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中独自脱颖而出。
- 详细解释
- 独举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中独自出众,超越众人,独一无二。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和卓越性,表示在某个方面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