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慊慊常用于描述人的情绪或心情不好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失落、不满意或内心矛盾而感到烦躁的样子。
-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立刻露出了慊慊的表情。2. 她心里慊慊地想,为什么总是自己不如别人。
- 基本含义
- 形容心中不安或不满意的样子。
- 基本解释
(1).心不满足貌;不自满貌。《后汉书·五行志一》:“石上慊慊舂黄粱者,言 永乐 虽积金钱,慊慊常苦不足,使人舂黄粱而食之也。”《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张铣 注:“慊慊,心不足貌。”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今生始进仕,获重语於天下,而慊慊若不足,真能守其家法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吾幸託肺附,非不知往必死,但举朝无蹈难之臣,使圣情慊慊耳!” 胡三省 注:“慊慊,嫌恨不足之意。”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担夫曰:‘是为 白水河 ,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慊慊。”
(2).诚敬貌。《后汉书·耿弇传赞》:“慊慊 伯宗 ,枯泉飞渡。”《后汉书·杜根等传赞》:“慊慊 欒 杜 ,讽辞以兴。”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心烦意乱”、“不安于室”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考试考得不好,我感到慊慊不乐。2. 初中生:我在比赛中输了,心情慊慊地走回家。3. 高中生:他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感到慊慊不已。4. 大学生:面试失败后,她的心情变得慊慊不安。5. 成年人:工作上的挫折让他感到慊慊无奈。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慊慊”这个词语。
- 故事起源
- 慊慊最早出现在《诗经·魏风·硕人》中,原意是指牛羊不安地跑动。后来,这个词语逐渐引申为形容人的内心不安或不满意的状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慊慊”与“心烦意乱”联想在一起,因为它们都表示心情不佳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慊慊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慊慊表示内心不安,不满意的情绪。这个词语多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不佳,常常因为失望、不满或不安而感到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