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义,以游逍遥之虚,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郭象 注:“游而任之,斯真采也。真采则色不伪矣。” 成玄英 疏:“谓是神采真实而无假伪,逍遥任适而随化遨游也。”后多指求仙修道。 明 宋濂 《浩然子序引》:“且赐白玉真仙像二十餘躯以镇山中,龙光赫奕,光动林谷,采真之士,无不歆艷之。” 清 潘陆 《酬李某》诗:“道广新知众,诗成老气横。遥知采真罢,删定在南荣。”
- 基本含义
- 指采取真实、真诚的态度对待事物,不虚假、不欺骗。
- 详细解释
- 采真一词源自于《庄子·逍遥游》:“夫物既与我皆异,又与物皆同,物与我又异,而物与我又同者,何物也?恍然为我心者。恍然者,非恍然也;恍然者,俱我与物也。恍然者,物与我一也。”意为人与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之处,只有真实的态度和真诚的心灵才能感知到这种共通。因此,采真成语表达了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事物,不虚假、不欺骗的意义。
- 使用场景
- 采真一词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待事物真实、真诚的态度。可以用于夸奖一个人的真诚,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的虚伪。
- 故事起源
- 采真一词起源于庄子的《逍遥游》一篇。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在逍遥游的过程中对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他认为人与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之处,只有真实的态度和真诚的心灵才能感知到这种共通。这个观点成为了后来“采真”一词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采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采”是动词,表示采取、采集的意思;“真”是形容词,表示真实、真诚的意思。
- 例句
- 1. 他的态度非常采真,从不说假话。2. 她对待工作非常采真,总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采真”理解为“采取真实的态度”,并将其与庄子的《逍遥游》联系起来,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起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的《逍遥游》以了解更多关于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思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采真的朋友一起玩耍,因为他们不会说谎。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采真地对待考试,不可以作弊。3. 高中生:社会上有很多虚假的东西,我们应该保持采真的态度。4. 大学生:在职场上,采真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