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螟蛉子通常用于形容那些看似平凡或不起眼的人或事物,但实际上具有潜力和超出预期的能力。可以用于赞美和鼓励那些默默努力、不被人注意的人,也可以用于描述那些被低估或被忽视的事物。
- 例句
- 1. 虽然他平时不起眼,但他是个螟蛉子,有着巨大的潜力。2. 这个小镇看似平凡,却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真是个螟蛉子。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表面看似平凡,内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或潜力。
- 基本解释
(1).养子;过继儿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回目:“ 张员外 义抚螟蛉子, 包龙图 智赚合同文。” 清 杨懋建 《京尘杂录·辛壬癸甲录》:“ 桂喜 ,居 松秀堂 , 杨寳林 螟蛉子也。”
(2).比喻有承继关系的事物。《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文章指出 曾今可 写的白话诗,实际上却是旧体诗的螟蛉子。”参见“ 螟蛉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其他庄子的寓言故事。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锦上添花”、“龙马精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虽然小明平时不起眼,但他是个螟蛉子,将来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2. 初中生:这本书看似普通,但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思想火花,真是个螟蛉子。3. 高中生:他在学校默默努力,虽然不起眼,但是他是个螟蛉子,将来一定会有亮眼的成就。
- 故事起源
- 螟蛉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在《庄子·外物》一章中写道:“螟蛉之子,食人之肉;鳏鱼之子,白鳞之齐。”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到事物内在的潜力和价值。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螟蛉子”与“平凡外表,巨大潜力”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也可以联想蛹中的蛾子孕育出美丽的蝴蝶,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
- 词语结构
- 螟蛉子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螟蛉子原指蛹中的蛾子,外表看似普通,却能孕育出美丽的蝴蝶。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表面看似平凡,内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或潜力。它强调了不要只看表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潜力。